关键词:
胃溃疡
吴茱萸汤
氧化性应激
磷酸肌醇3-激酶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NF-κB
信号传导
摘要: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汤对酒精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雌性8周龄KM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雷尼替丁组(C组)和吴茱萸汤低、中、高剂量组(D、E、F组),每组各20只。A组和B组小鼠灌胃常温蒸馏水(10 mL/kg),C组灌胃雷尼替丁(30 mg/kg),D~F组灌胃吴茱萸汤汤剂(5、10、20 mL/kg),持续灌胃7 d后从A~F组小鼠中各抽取10只小鼠腹主动脉全血无菌分离血清后用于细胞实验,其余小鼠继续灌胃蒸馏水或各药物持续21 d。分别于第7、14、21、28天时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和进食量。第29天时,收集各组小鼠血清、胃液和胃组织,肉眼观察各组小鼠胃组织的形态,通过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胃液体积、pH值和总酸度;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TNF-α和PGE2水平;通过WB实验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生化指标检测评估各组小鼠胃黏膜组织中MDA、CAT、SOD和GSH-Px水平。将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分为a1~e1组和a2~f2组,其中a1~e1组细胞分别加入A、C、D、E、F组小鼠无菌血清;b2~f2组细胞经0.8 mol/L乙醇处理,a2组细胞加入等体积PBS,4 h后a2~f2组分别加入A~F组小鼠无菌血清,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C~F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体质量均显著升高,胃黏膜组织充血水肿、点状溃疡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胃液体积和总酸度均显著降低,pH值显著升高,血清IL-6、TNF-α、PGE2水平和胃黏膜组织p-AKT/AKT比值、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L-10水平和胃黏膜组织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C、E、F组小鼠在第14、21、28天进食量均显著升高,胃黏膜组织中核内P65/胞浆P65比值显著降低;C、E组小鼠胃黏膜组织CAT水平显著升高;D~F组胃黏膜组织中p-PI3K/PI3K比值显著降低;E、F组小鼠胃黏膜组织中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升高(F=3.4~1 013.0,q=4.1~78.7,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c1~e1组与a1组相比细胞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第12、24、48小时时c2~f2组细胞活力均显著高于b2组(F=15.5~146.1,q=4.6~22.3,P<0.05)。结论 吴茱萸汤对酒精性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黏膜细胞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抑制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