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族精英
中秋祭月
文化空间
文化传承
协商功能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湖北咸安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大屋雷中秋祭月是全国现存少有的大规模中秋祭月民俗活动,保存了中秋节日习俗中少有的大规模祭祀仪式,是中秋祭月习俗的活态传承,也是研究传统祭月习俗的宝贵资料库。本论文将从大屋雷的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入手,探讨大屋雷中秋祭月的发生语境,探索其传承历史、传承谱系,再梳理中秋祭月仪式仪轨,重点探讨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中断半个世纪之后的复兴历程,以及深入研究家族精英生活史,在此基础上探讨家族精英在复兴过程中的文化传承和协调功能,揭示当下时代背景下家族精英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当代功能。本论文主要章节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从论文课题的选题缘起开始,对论文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索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较为清晰地阐述本研究的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是论述大屋雷中秋祭月的发生空间。主要从历史和地理两个维度探讨大屋雷中秋祭月仪式的成因。本章引入文化空间的概念,较全面地分析大屋雷祭月习俗的自然与人文因素,认为特定的地理空间隐喻性地表达了雷氏家族的月神崇拜,而多种信仰的交错互动则建构起祭月习俗人文基础,同时雷氏家族对易学思想的传承,也成为祭月习俗得以形成的重要文化因素。桂花—嫦娥—月亮—中秋—守月华—雷以諴“梦月而生”—雷以諴中进士—雷以諴省亲祭祖祭月—中秋祭月仪式形成,这一从自然到人文无缝衔接过程,通过物象的粘合,发挥积极的想象,利用神性的加持,实现意义的升华,最终使雷氏家族地位得以强化,一条完美的家族地位建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样,大屋雷中秋祭月仪式的形成和复兴脉络也得以完整展现。第二章是描写大屋雷中秋祭月的仪式仪轨。主要根据笔者两年时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全面细致地描述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的形态与仪轨,以田野民俗志的方式,从仪式的时间与空间入手,描写复兴后的中秋祭月仪式的仪轨。告庙、告祖、请神、安神、祭神、娱神、送神,一个完整的祭祀仪程,既有空间上的变化轴线,也有时间上的演进轴线,两条轴线共同推动着整个仪式的走向,而且每一条轴线的变化行进过程,都有诸多彰显文化内涵的时空结点,而它们正是大屋雷多种文化交融互动的明证,也是雷氏家族精英复兴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明证。第三章是论文重点,主要探讨家族精英在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复兴过程中的作用。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复兴的特性研究,即家族精英这一复兴力量的研究。论文通过对大屋雷中秋祭月习俗的描写,及其成因的探讨,发现了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复兴因素,即地方政府、文化精英、村落民众三个方面的主体性功能。不同群体对同一习俗的态度、诉求和目标存在着显著差异,并凝聚着各自的力量在进行相互博弈,但同时他们之间又以时代的共性而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家族精英是中秋祭月习俗复兴的关键因素。家族精英也是地方文化精英,作为民俗群体,他们虽然不具有政府行政资格和学术研究资格,但却是历史意义中的地方权威人士,他们往往有一技之长,能够协调处理民众的事务纠纷,帮助解决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而在地方民众中拥有较高的声望和地位;他们不具官方资格,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官方发声;他们作为具有权威性的民众代表,当官方的行政行为侵犯到民众的利益时,他们有可以代表民众发声,与官方进行周旋博弈。因此,家族精英是中秋祭月习俗复兴的关键力量。传统的守月华活动演变成为一场神圣庄重的祭月仪式,是其节俗内涵转向丰富化和神圣化的体现,是一种民俗内涵的发展升级。一项由家族独立传承的中秋祭月习俗,其完整的祭祀仪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中秋节俗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味和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一项早已全民化的节日民俗,在与地方特色和家族文化进行融合之后,实现了从世俗化向神圣化进行逆向发展,其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本论文重点关注家族精英在民俗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屋雷的雷氏家族精英在中秋祭月习俗的复兴过程中利用他们在民众中间积累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积极参与并最终实现了中秋祭月习俗的当代复兴。这个案例的探讨研究,不仅在当地民俗建构具体案例中有着积极的价值,也对当下建构时代研究传统民俗的复兴及演变发展具有反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