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土归流
湘西土家族
婚姻风俗
婚俗变迁
摘要:
婚姻风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折射,学界目前对改土归流前后土家族婚俗变迁研究不多。本文以改土归流为时间点,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湘西土家族婚俗变迁展开研究,意在对土家族婚俗研究有一定展拓,进而对土家族历史文化有一定揭示。文章共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学术整理、研究内容、研究时空界定这四个方面。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关怀,着手研究土家族婚姻风俗变迁。学界对该选题的关注较少,对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姻风俗的变化缺乏全面细致的整理,对婚俗变化的原因分析不足。本文期望通过多元整理、深入分析史料,揭示改土归流前后土家族婚姻风俗的变化过程以及原因。为确保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将研究时间界定为1644-1901年,研究范围限定为永顺府地区。第一章,从自然、政治、历史、经济等多个层面分析了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婚姻风俗形成的背景。一是群山盘结、河溪众多,处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二是,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三是政治上由土司治理和管辖;四是沿袭了濮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的婚俗。第二章,从婚姻的观念、类型、流程三个方面论述了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婚姻风俗。首先,婚姻观念为自由恋爱和熟人结亲。其次,婚姻类型,主要有自由恋爱、世婚、同姓婚、骨种婚、转房婚、招婿婚。最后,婚礼流程简单,经放话、哭嫁、庙见礼即可结婚,离婚相对自由。因此,体现了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婚姻风俗中宗法观念淡薄、氏族社会遗风重,婚姻家庭中女子地位高等特征。第三章,从婚姻的观念、类型、流程三个层面,通过与改土归流前婚俗对比,分析了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姻风俗的变迁。婚姻观念上,出现了宗法和礼法观念。婚姻类型上出现了买卖婚、童养媳等封建婚姻类型,同姓婚、骨种婚、转房婚比例大大降低。婚礼流程上,开始注重三书六礼,婚礼需经访亲、求亲、定亲、亲迎四个阶段,离婚受到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改变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对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婚俗进行了改造,使得土家族婚姻风俗趋向礼法化和封建化。清同治时期,土家族婚姻风俗基本成熟,宗法、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婚礼流程基本与汉人婚礼相同,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地方特色。第四章,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综合分析了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姻发生变化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改土归流,打破了土家族地区在土司时期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是这婚俗变化的前提条件;二是改流后清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开发使得土家族地区生产力提高,这是婚俗变化的经济动因;三是清政府的文教政策,将儒家伦理道德深入到土家族各阶级中,这是婚俗变化的思想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