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贵州欠发达山区
耕地细碎化
农业生产率
农业单要素生产率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但该制度由于采取肥瘦相间、平均分配的原则分配土地,直接导致了耕地经营细碎化的出现,在平原地区耕地经营细碎化尤其严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得出平原地区经营细碎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负向的影响。而我国还有大量的耕地集中在山区上,山区的耕地同样存在经营细碎化,此外山区还存在天然的地形地貌导致的自然细碎化,那么在经营细碎化和自然细碎化共同作用下耕地细碎化对山区的农业生产是否同样呈显著负向影响?在欠发达山区此种负向影响是否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欠发达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在欠发达山区,农业是农户家庭的主要经营方式,耕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载体,因此耕地对当地农户来说是根本生计保障,而山区耕地资源禀赋存在天然劣势,经营细碎化和自然细碎化共同作用下使得农户拥有多块耕地且单块耕地面积较为狭小,零碎。虽然耕作条件较差,但是为了保证家庭收入,农户也会竭尽所能克服并采取积极农业行为保证农业产出。由于当地农户对土地和资本投入改造的能力有限,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户会加大农业劳动力投入以保证农业产出,此时耕地细碎化现象对农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非农劳动力市场的活跃,能够提供给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增多,非农劳动带来的收益远高于原始农业的收入。因此农户家庭中的青年农业劳动力开始选择外出务工,放弃了农业耕作的这一角色,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得不充足,农户家庭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逐渐下降,最终不能满足农户家庭耕地生产需求的最低值,影响耕地的产出,使得产出下降。此时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趋势。基于此分析本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再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贵州欠发达山区沿河土家自治县为研究区域,以当地17个镇作为研究对象,确定2015年为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充足的研究时点、2022年为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不充足的研究时点。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7个镇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对镇政府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奠定实证分析基础。实证分析部分首先使用辛普森指数测度耕地细碎化程度,其次分为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测算农业生产率,其中农业单要素生产率使用耕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进行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最后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业单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用Tobit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充足的情况下,2015年贵州欠发达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均不显著。但在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2022年贵州欠发达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显著负向影响,由此可验证研究假说。综合前文理论与实证部分分析对策建议,为那些与研究区域有类似情况的欠发达山区提供治理耕地细碎化现象并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经验。本文不足为实证研究仅基于贵州一个山区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