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梯玛歌》
文学人类学
仪式叙事
原始文化
诗性特质
摘要: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和人类学两大学科相互交流、整合而成的新学科,是知识全球化时代在比较文学的催生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人类学的视野主动发掘和再现被主流文化所遮蔽的、无文字的、边缘族群的文学,其目的是完整和丰富地呈现原汁原味、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土家族史诗《梯玛歌》是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部至今仍在民间吟诵的活态史诗。它集神话、巫术、音乐、舞蹈、宗教祭祀等艺术形态为一体,对土家族历史事件、民族祭祀、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方面都做了全面系统的记述,是研究土家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本文在强调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同时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多重证据法,以口头诗学、视觉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符号学、叙事学等诸多学科理念和方法为指导,论述了《梯玛歌》史诗生成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重点探讨了《梯玛歌》史诗的仪式叙事、原始文化和诗性特质,深度挖掘了《梯玛歌》史诗的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梯玛歌》史诗的传承与保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说明本文写作的缘起、意义、主要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回瞻国内《梯玛歌》史诗版本的搜集和整理现状,并概观《梯玛歌》史诗的研究现状。与此同时,分析了文学人类学与《梯玛歌》史诗的契合点。土家族史诗《梯玛歌》作为土家族口头传统的丰碑,蕴藏着大量的原始文化,是活在民间的文学人类学范本,为文学人类学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
第一章主要考察《梯玛歌》史诗的仪式叙事。《梯玛歌》史诗是酉水流域的梯玛在土家族还土王愿仪式上唱诵的活态史诗。土家族的还土王愿仪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间断的过程,是酉水流域土家族容纳族群认同的储藏所,积淀了大量的原型元素和历代文化要素,族群成员通过仪式来强化自己的族群身份与集体意识。在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梯玛是仪式的展演者,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驱邪治病的民间医生。他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向族群成员传递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堪称族群成员中的精神导师。根据田野资料的调查,由于《梯玛歌》史诗内容浩瀚繁复,仪式程序纷繁复杂,梯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习艺过程。梯玛的习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聆听和吸收阶段、试唱和运用阶段、掌坛唱诵阶段。在习艺过程中,梯玛需要严格遵守时间、空间、饮食、接触、性别和语言等方面的禁忌,以体现梯玛的神圣,才能得到诸神的承认和人们的信任。《梯玛歌》史诗在仪式展演过程中的空间符号、展演符号和图像符号等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呈现了土家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民间信仰。与此同时,《梯玛歌》史诗及其仪式作为文学想象与叙事治疗的统一体,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治疗功能,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能量和认同作用,调动人的精神力量来调整身心状态,从而获得精神的自我救援与自我确证。
第二章主要阐释《梯玛歌》史诗的原始文化。《梯玛歌》史诗蕴藏着丰富的信仰文化、神话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原始文化,是土家族的活态文化大典。《梯玛歌》史诗中的信仰文化主要体现在土家人对图腾、祖先和神灵的崇拜上:白虎崇拜隐喻着土家人勇武仗义的民族性格和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家先、八部大王、土王等祖先崇拜钩沉了土家族原始初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源码,表达了土家人强烈的族群意识;神灵崇拜表现了土家人强烈的生存意识,深刻揭示了土家人禳灾避祸的迫切愿望。《梯玛歌》史诗中的神话文化是对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日月神话等原始神话的观照:宇宙起源神话反映了土家先民的宇宙观,表征了土家族朴拙的哲学和神学意识,呈现了一个万物相互联系的世界;人类起源神话强调了人类是自身的繁衍,突出了人的自我意识,表征了一个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和文化记忆;日月神话表征了远古土家人对大自然的依赖,同时也表现了土家人希望驾驭和控制天体的呼声。《梯玛歌》史诗中的生态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关系,以“万物有灵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基础,表征了土家人尊重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体现了土家族传统朴素的绿色生态思想,反映了土家族对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关系的朴素认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三章主要探讨《梯玛歌》史诗的诗性特质。《梯玛歌》史诗以诗的形式表现了土家族波澜壮阔的坎坷历程,是诗化的土家族历史。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特征组成了《梯玛歌》史诗的结构框架,梯玛在唱诵史诗时,运用程式化的词语、句式和段落可以快速地构建诗行,增强了史诗的韵律,有利于减轻梯玛记忆的负担。《梯玛歌》史诗在叙事时间上,存在三个层次的时间差,采用了顺时连贯的叙述方式以及插叙、重复叙事的运用,凸显了东方活态史诗的线性结构范式;在叙事视角上,梯玛作为史诗的唱诵者,同时也是史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