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节日
“女儿会”变迁
土家族女性
生活世界
摘要:
民俗节日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具有重大的价值与历史意义。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简称“女儿会”)是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独特的民俗节日,是土家女性文明的纪念碑。“女儿会”作为土家族活态而独立存在的民俗事象,从乡土小镇走向城市社区,从民间文化发展为都市品牌,在民俗节日研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主要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恩施山区为背景,通过对“女儿会”的起源、功能、变迁过程等方面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婚俗仪式的“女儿会”,是特定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承载着一系列功能,包括通过“过月半”粘合亲情,借助赶会场扩展女性的社会关系,达到实践自由婚恋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生存土壤在不断变化,使得“女儿会”在空间上从乡间转移到城区,组织主体由民间转为政府,形式和内容更趋多样化、丰富化,以贸易为载体的婚俗模式到贸易文化相亲多元模式的演变过程;其变迁过程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基因的传承、重构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此外,本文还从女性的生命历程、历史和空间三个维度探讨了土家女性对自己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认知,土家女性在广阔历史空间背景下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从而探讨土家女性的生活世界。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女儿会”的再造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参与主体土家女性的价值,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更有生命力的文化再生产模式,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更多利益主体的共赢,促进个人、城市、民族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