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价值观的日益改变,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已不是以往的纯自然的观光旅游,而更注重于获取更多知识、了解异族文化。因此,近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尤其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主要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源及网上相关资料,结合旅游学、民族学的相关知识,采取田野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界定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类型及特征,并阐述了波特竞争理论的差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其次,通过对恩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不健全;第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规划还不完善;第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第四,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具有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相对较少;第五,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资金相对不足。再次,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措施:第一,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完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第二,逐步完善其保护性开发的规划方案;第三,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第四,全方位相结合,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及旅游项目;第五,加大有关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投资力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表明:民族文化是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旅游的核心内容,旅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恩施州的民族文化资源才会因旅游而充满生机,旅游才会因文化而具有魅力,因文化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