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恩施土家族
丧葬习惯法
象征符号
丧葬仪式
法律多元
摘要:
丧葬仪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土家族丧葬习惯法的一部分,土家族丧葬仪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学术界对于土家族丧葬习惯法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为性描述,深层次的分析较匮乏。另外,以往对丧葬习惯法的研究始终聚焦于整个习惯的后一阶段,而缺乏对整个完整的丧葬习惯,包括临终初丧时各种习惯的研究。丧葬仪式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积淀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容。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可以从民族精神、品格中体现,具体反映到土家族丧葬仪式中,则体现为深入一个民族具体行为中,融汇贯彻于民族的心理特质当中。“十里不同天,百里各异俗”,即使在土家族内部,也存在“南摆手,北跳丧”的地域差异。恩施作为土家族广泛聚居区,不论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典型案例为视角分析土家族丧葬习惯法具有示范意义。具体到屯堡的丧葬仪式则以语言符号、工具符号、及其二者间的关系传递丧葬习惯法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一个社会群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秩序,代表了土家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意识和认同意识,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品格的铸就发生着重要和久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的法律多元状态在现代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与国家的意志趋同时,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必然和谐共存;反之,由于国情与理想、固有与传来、本土化与国家化、地方性与普适性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发生碰撞时,国家法与民族地区的习惯法的矛盾则凸显出来。而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民族习惯遗留,塑造着我国的民族性与群体性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社群出现,小众群体及多种价值观的凸显,习惯法是作为维系群体性特征和群体共识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法治进程中的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冲突与调和也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法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习惯法必然成为中国在法治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旨在将土家族丧葬民间规范的研究尽可能全面客观的前提下,将焦点定位于逝者临终阶段的土家族丧葬习惯法,探析土家族丧葬民间规范的体系构成,以及对土家族民族习惯法内化的法律文化意识,进一步对区域性法律环境的研究。最后,以土家族丧葬规范的深刻认识,对土家族丧葬民间规范的发展与展望,提出笔者的目标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