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
农村小学
教师结构
摘要:
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公民素质和受教育的程度是否领先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受着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文化程度和素质的影响。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在艰难中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少数民族以及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教育较为落后,影响着这些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城市。配备较为先进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如今,伴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政治局势稳定,社会改革发展,教育水平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配备及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之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龙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龙山县县城有6所小学,乡镇有36所小学地处偏远的乡村,占据小学的一大部分比例,能说明目前的现状,因此决定对该地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考察,下文是考察情况的介绍,通过研究期望能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龙山县12所农村小学700名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身份结构、职称结构、地缘结构和学历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代课教师依然存在;年龄构成不合乎常情,高龄教师较多,副科老师配备不够,不能满足要求,缺乏中高级职称的老师,外地教师较少,大多为本地区的情况等。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社会风气不好,教师自身因素,招聘制度不科学,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并提出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结构的对策与建议,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任职制度,改善教师培训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