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鄂西南
舍米湖村土家族传统聚落
仪式空间
特征
仪式文化
摘要: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传统聚落建筑与地域环境紧密结合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笔重要的历史遗存,具有极高的乡土文化价值。仪式空间反映了传统聚落人民的民族情感与精神内核,是研究传统聚落及其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传统聚落的仪式空间传递出了地方社会的固有情绪或话语。中国传统聚落仪式空间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仪式空间的营造技艺与艺术表现主要以生活生产为基础,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是传统聚落的生态智慧与民族文化的体现。鄂西南土家族传统聚落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有着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与研究价值。本文以恩施市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通过调研舍米湖村土家族传统聚落,结合实地测绘、交流访谈、影像记录和资料搜集等手段,运用仪式文化的研究方法,分析舍米湖村村落选址、住宅布局、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装饰不同层面所蕴含的仪式文化,并将舍米湖村仪式空间形态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进而得出舍米湖村的仪式空间形态结构模式,总结出舍米湖村土家族传统聚落仪式空间的空间特质与伦理特质。最后通过舍米湖村土家族民居改造更新设计项目作为实践,希望可以为今后的鄂西南地域传统聚落的建筑改造、建筑设计和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提出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论文研究定位,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将理论分为中国与西方两个构成部分,通过整合与总结,阐述了理论与研究对象的关联性与适用性。
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三、四、五、六章,此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分析舍米湖村土家族聚落仪式空间的生成背景与舍米湖村仪式空间的发展脉络,探究舍米湖村传统聚落仪式空间不同层面下的伦理逻辑,最后总结出舍米湖村土家族传统聚落仪式空间的空间特质与仪式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