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民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
修路
社区精英
传统文化
摘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39.4%,因此解决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引发了学术界对村民合作及基层治理问题的更多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镇国锋村为田野点,主要探讨了建国以来村民合作修路的问题。建国初期,村庄经济较为落后,农民的合作活动大多集中于农业生产及日常仪式领域。由于外出及修路的需求不足,村民的修路合作活动仅发生在家人及邻里范围内,并未发展成为整个村庄范围内的村民集体性活动。大集体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成本和组织成本,然而农民合作的主动性在这个时期得到较少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锋村村民忙于外出打工,合作修路活动有过短期暂停。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基于发展村庄经济的实际需求,国锋村这个贫困的土家族传统村落依靠自身力量动员和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修路合作活动,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又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本研究以国锋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修路合作为例,力求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农民合作活动提供一定借鉴。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构想。在选题缘由部分,笔者分析了该选题的背景和选题来源,阐述本研究主题的确定过程。在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部分,笔者详细梳理了前人的研究,力图找到借鉴之处并挖掘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研究构想部分,笔者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进行逐一呈现,为本研究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笔者交代本研究个案发生的背景,包括区域位置、地形地貌、人口交往、经济体制变迁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笔者对村庄公路的修建历程进行了纵向梳理,呈现并对比了建国以来各时期国锋村村民合作的方式和特点,并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合作动员与组织过程为重点进行呈现。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内容,本章对社区精英和村庄文化在动员和组织村民自主合作修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横向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第四章内容,笔者在本章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对该村农民合作事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在本章讨论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村民合作机制、动力与影响。在财政动力、社会动力和精神动力的共同促进下,村民达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有效合作,最终对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以及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解决我国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在财政扶持层面,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持农民合作,并给予基层政府一定的财政使用自主权;在人才管理层面,要加强村民的民主参与,不断完善社区精英的上升途径,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在文化发展层面,应不断挖掘和巩固村庄传统文化和社会资源,增强村民对村落集体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不断巩固村民对国家的认同。综上所述,村民高效的自主合作需要依靠国家支持、个体努力,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经过多方努力,必将会取得更加高效的合作成果,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民合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