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烈之美
传统民俗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土家族的人口数量据统计在百万以上,无论在是政治,经济,文化上,土家族人在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土家族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省市的接壤地带。在湖北省和湖南省土家族主要以两州地区分布为主,两州即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中鄂西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两个地区为土家族主要分布区。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辖区内有恩施市、宣恩县、利川市、鹤峰县、咸丰县、建始县、巴东县、来风县和宜昌市的长阳县、五峰县为鄂西土家人主要居住地。鄂西土家族在这个群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鄂西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发展山区农业,逐步把荒地变成沃土。在经历先民定居,封建社会时期的斗争与融合,社会主义时期自治州的建立与发展。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使土家族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民族之一,为中华民族增添一份独特的色彩。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鄂西土家族具体民俗展开剖析,民俗是一个民族独特气质的外在表现,体现的是土家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的性格特点。通过对土家族民歌、民间故事、民间舞蹈各自特点的分析,归纳出鄂西土家族的文化中“烈”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民歌中的炽烈美,通过土家儿女热烈的情感和青年男女间炽烈的爱情予以展现;民间故事中的刚烈美,体现在神话故事中土家人对刚强力量的崇尚和爱憎分明的性格;民间舞蹈中的粗犷美,体现在民间舞蹈摆手舞是土家族人力量的展示,赤身舞动的肉连响是土家族人的粗犷淳朴的外显,这些特征本文均概括为“烈之美”。第二部分,分析鄂西土家族“烈”特性的起源,与土家崇尚武力的祖先禀君,(土家族将禀君认作先祖)有密切关系。探究土家族烈之美在土家人的历史发展、民族图腾、日常生活中的形成与发展。本文通过历史中鄂西土家族与汉族的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脉络梳理,体现出土家人烈文化的如下特性:独特的丧葬仪式体现的是鄂西土家族人开朗积极的热烈的生活态度,表达其热烈的生存态度,不惧生死,丧事喜办,笑对死亡,用热烈的丧葬仪式欢送亡人,把死的离别变成了对生命的颂扬,体现其达观和豁达的精神。还有鄂西土家族白虎图腾,与土家族祖先崇拜相联系,不仅是土家人强大力量信仰的来源,更是土家人勇猛刚烈美的表现。第三部分通过与鄂西土家族相近的苗族从节日习俗和民族服饰方面进行对比,苗族的花山节以男子表现力量为主,以此来选择伴侣。而土家族节日女儿会以女子主动选择对方,凸显出鄂西土家族女儿对爱情的主动热烈的追求;土家族质朴的布衣和苗族多银质的服饰相比,突出土家人“外朴内烈”的特点。将不同地域的土家族进行对比,贵州土家族的四方合围的桶子楼和开放直接的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相比,将湘西土家族的多用比喻,象征修辞的歌曲和鄂西土家族多直白语言的表述相比,凸显出鄂西土家族直白耿烈的特点。第四部分着重探讨鄂西土家族的烈之美对现代的生命力启示,通过探索鄂西土家族烈之美当下的传承和表现,表现出鄂西土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提取鄂西土家族中“烈”的特性,具体可总结为勇猛刚烈之美和热烈的生命之美,体现在土家人民受到外界压迫时奋起反抗;在受到外界的欺辱时,以命相抗,捍卫生命的尊严。在面对死亡时乐观开朗,在对待爱情时积极热烈,毫不含蓄隐藏,体现的是土家族人的生命力。在土家族烈之美的生命力中,给以现代的启示是将其勇猛刚烈之美的内核转化成个人防御的能力;在热烈的生命意识中,在面对死亡时的豁达开朗,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奋进,寻求出路。这也正是当下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个独特的民族,进一步弘扬、传承和振兴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