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派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党建
乡村治理
人才振兴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摘要: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是村两委的领头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支部书记在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国家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之后,身兼两职的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只有党支部书记把稳方向,才能让党员群众同心同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村出现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乏力、村党支部书记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地区推行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人员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制度。本文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运用人才振兴理论和基层治理理论,从制度的形成、发展、执行现状、执行后的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完善该县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行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经过2018和2021年两次换届后,选派村党支部书记仍有10%的占比。从制度绩效上看,选派书记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弥补了选人用人短板,给村组织带来诸多益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建工作更加规范有力,二是在政策承接上更加精准高效,三是乡村治理呈现创新态势,四是村级经济发展更见突破与提升。从微观层面来看,选派书记本人通过村级工作也在党性修养、群众工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五峰县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无论是在选派环节还是在选派后的履职,都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选派人员的主观积极性不高、甄选困难、选派实施程序不够规范合理以及选派结束撤回后无人接班等。为提高选派制度效率、突出制度绩效,本研究结合五峰县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体制机制以增强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探索出选派制度补充或替代机制的新模式。具体意见体现在:明确制度,加强宣传;强化保障制度,解决选派人员后顾之忧;严格筛选,注重派后培训;合理考核、以评促建以及通过跨村任职模式、加强干部储备、探索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作为选派制度的补充与替代。本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优化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也能为其它地区在完善和执行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制度乃至乡村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的破解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