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土家族民间故事
女性叙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盐水女神
秦良玉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浓厚的母性文化特质,土家族民间故事也表现出了这一文化特质。世代居住在武陵山区腹地的土家族人,其先民很早就与汉、苗、侗等族的先民一起杂居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日常融合、文化互动、水乳交融、情怀相惜的民族关系。土家族民间故事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影响,在民族生产生活实践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叙事和女性视角的社会关系,显现出土家族特定的文化史形态与女性文化品格。思考土家族民间故事女性叙事的生成机制,探究寓含在民间故事中的土家族女性意识与女性观念,以作者自我的土家族女性身份,解读形态多样、内涵多元的土家族民间故事的女性叙事,发掘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材料,成为论文的研究目标与重点问题,尝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土家族女性叙事研究和当代中国女性文化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立足于土家族民间故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语境,论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土家族民间文学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土家族民间故事选》和土家族相关地区的故事文本为基础材料,共采集了两百多篇女性叙事较为典型的土家族民间故事,主要分布和传承于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形态较为多样。论文从神话、传说、故事三大民间叙事体裁入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叙事学、神话学、传说学、比较故事学、女性主义等理论方法,全面、系统地梳理土家族民间故事的女性叙事问题,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
首先,从女性主义维度,分别对土家族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叙事文本作归纳性考察,历时地分析女性叙事中的女性意识生成与演变规律。相应地,又共时地分析其女性意识在土家族民间故事三大体裁中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在原始时期、传统文化时期、现代文明时期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女性意识背景下,论证土家族民间故事基于女性视角、两性关系视角和社会伦理视角的女性意识。溯源女神母题的文化根性,还原女性传说人物的历史真实,讨论生活故事中的家庭女性伦理,展现了盐水女神、女土司秦良玉、异类婚女性人物等具有土家族文化品格的女性形象,发掘了土家族民间故事基于女性视角的朴实自在、乐观抗争的女性意识,以及基于土家族社会的较为开放、包容、平等的女性观。这些女性意识与女性观具有历时变化的生成特点,因此其内涵也是相对而言的一种理解。
其次,从叙事学维度,对土家族民间故事的代表性文本作叙事特征分析。在体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神话文本的女性叙事具有起源性和多样性特征,传说文本的女性叙事具有历史性与民族性特征,故事文本的女性叙事具有底层性与抗争性特征。叙事话语较为朴实,叙事结构相对简洁,女性叙事主题丰富多彩,涉及到土家族历史、社会、生活、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了土家族社会女性群体的独特价值与重要贡献,其中,女性视角的叙事与男性视角的叙事杂陈于土家族民间故事文本里,较为真实地折射出土家族女性叙事的包容性品格,其叙事观念是褒扬女性人物,肯定女性地位,展现女性智慧。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土家族民间故事的女性叙事本质上是对女性社会的民间书写,无论是女性视角的自我表达,还是男性视角的他者想像,还是多性别视角的互塑与对话,都是对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女性角色的群体性建构,个性化人物其实有着“箭垛人物”的形成要素,抗争性叙事往往钩连着一定社会标准的性别评价,其共通的社会底层叙事机制,决定着土家族民间故事女性叙事的文化逻辑。
土家族民间故事的女性叙事,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其女性文本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所蕴藏的深沉的女性意识及其文化内涵,对土家族文化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新时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家族女性在参与当代社会建设、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实践中,正在产生积极作用。从开天辟地的依罗娘娘,到文化发明的盐水女神,再到声名显赫的明代将军秦良玉土司,一直延续到当代采录获得的应对贤淑的巧女儿媳……这些千百年来文明以继的土家族口头传统中的女性形象,本质上体现的是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土家族女性意识,即,朴实、奉献的母性情结;包容、隐忍的社会协作心态;自由、创造的群体化个性观念;三者共同构成土家族女性意识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把握和理解土家族文化的意义方式。
作为女性叙事的民族个案研究,论文以土家族为对象的故事文本研究,在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学术语境下,似有单一民族视角的偏狭之囿,而且笔者也发现故事材料其实也具有多民族特性,因此,研究中笔者突出了故事材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故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来源作为思考土家族民间故事女性叙事生成机制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规律,客观上也阐明了土家族民间故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