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特色建筑
石砌圈舍
保护
活化利用
摘要:
乡村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延续,承载着民族成长发展的基因脉络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完整记录文明线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构成乡村建筑整体面貌的,除居住生活的房屋主体外,适应传统农耕经济“生产、生活、生态”紧密结合模式的生产性辅助房屋,如圈舍、加工作坊、杂物堆放仓房等乡村特色建筑,在构成乡村人居环境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从而形成区别于城市居住环境生产生活与生态相互隔离的本质特征。由于处于辅助地位,这些乡村特色建筑较少受制于型制控制和使用者的攀比驱动,选址更随机、建造更随意、型制更随性、形态更个性,从而形成各地乡村特色建筑的明显区别。由于乡村生产方式逐步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逐渐科学化,乡村特色建筑的功能正在被快速取代,存在价值正在快速丧失,从而导致它们的快速消亡,乡村之间也在走向房屋的趋同、环境的趋同和生活方式的趋同。乡村特色建筑作为构成乡村建筑整体面貌的补充元素,在形成乡村各自特色方面承担着个性特征定位的重要作用,当前倡导的乡村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成功案例很多。以地域特色为主要区别的乡村特色建筑,在塑造乡村个性、建立城乡环境差异特征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它们可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建构乡村特色亮点的重要切入点。目前,大部分乡村特色建筑均面临着被重建和被拆迁的命运。但乡村特色建筑因其独属的地域性、文化性及精神性,理应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成为被保护以及被活化利用的重要对象。故而,基于乡村特色建筑的原初样态对其建筑进行活化更新设计,发掘出乡村特色建筑的内生特点,进而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发挥其多元价值,是实现对乡村特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展开了对恒合土家族乡箱子村石砌圈舍特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研究立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应用活化利用理论对乡村特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设计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乡村特色建筑遗产——石砌圈舍,并以恒合土家族乡箱子村石砌圈舍为案例基础进行乡村特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在乡村特色建筑概述中,总结了乡村特色建筑的主要类型、构筑方式以及乡村石构建筑的特征;在乡村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理论论述中,以乡村特色建筑为主线阐述了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原则、意义以及模式;在以恒合乡石砌圈舍为乡村特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设计说明中,对恒合土家族乡箱子村石砌圈舍的现状进行了田野考察,总结了其石砌圈舍的主要生成原因、功能、特征及价值,同时基于恒合乡石砌圈舍现状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此对其石砌圈舍作出保护与活化利用,充分发挥其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研究力图基于设计理论指导与设计实践探索,对恒合乡石砌圈舍作出保护与活化利用,焕发乡村特色建筑新活力,以期生成乡村特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