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创产品
后现代美学
摘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在商品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有意培养的市场增长点,是我国文化事业互利共生格局的商业化表现,更是以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力求贴近大众文化的工业美学。以大众生活需求为研发导向的北京故宫文创产品,是后现代文化境遇中的一个现实文本。美学研究在文博领域尚属薄弱,深化对故宫文创产品的美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不仅能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热”这一文化现象做出回应,也能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创事业提供理论指导。生活美学、身体美学和生态美学是当今世界美学的三大热门话题,也是后现代美学版图中最重要的三个板块。以这三个板块的理论内容为抓手,运用结构主义法和解构法,有利于将后现代学说置于文创情境下使其意义生成。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剖析,研究以形象意角度归纳出故宫文创产品的总体美学特征,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阐释故宫文创产品的后现代性表征。本质上的解构、创作手法上的拼贴和戏仿,使得故宫文创产品展现出非深度化、平面化、意义精神非中心化的开放性艺术特质。结合故宫文创产品所处的特殊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故宫文创与后现代相抗相悖的部分适合开展美学思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美感生成,早已被吸纳在经济全球化的审美策略中。从文化双向渗透视角来看,对故宫文创产品进行后现代美学研究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不足与缺憾,即如何站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立场上去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故宫文化。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后现代景象,但政治体制和市场机制的纠葛、传统与现代的驳杂、全球化与本土性的冲突,都会给文博机构开展文创事业带来重重危机;二是价值意义,即如何在后现代语境中预见文创新场景。西式学术思维固守的主客二元论模式,在中国的后现代文化生存处境中归一为浑圆的中和思维境地。修身克己、道不远人、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思想,时至今日仍有不竭的文化内在张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把精神建构领域的创意活动转变为可供大众消费的创意产品。它是消费时代“审美泛化”的产物,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关联着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小叙事”实践。在当下“国潮”复苏的审美文化实践中,北京故宫文创产品有望引领国内文博机构开拓出“文化品牌民族化”、“消费群体年轻化”、“文化消费精品化”、“产品研发众创化”的文创消费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