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墓誌彙編》
校勘
俗字
摘要:
墓誌屬於碑文的一種,作為一種地下文獻,保存了大量的歷史史料,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的使用特點,對漢語史和漢字發展史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正因於此,墓誌文獻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受到了歷史學和語言學等各方人士的關注,而研究的前提是正確的釋讀它們。本文以《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墓誌彙編》作為研究材料,該書收錄了三國至清代墓誌234方和高昌磚誌122方,其中既有端方匋齋所藏舊物,也有周季木、馬衡等一批民國時期著名收藏家的藏品。而高昌磚志部分,全部是由考古學家黃文弼於1930年中國瑞典合作科學考察時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發掘所得。大部分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收到故宮的。在這些墓誌中,大多為南北朝和唐代的墓誌,尤其是唐代墓誌收錄眾多,大概是由於這一時期的墓誌採用隸書和楷書間行的字體,方便閱讀,出土文獻又眾多,在學術界也是被研究的最為廣泛的一批墓誌。該書所收這些墓誌都出土於清代和民國年間,對大量墓誌進行點校整理,對古代墓誌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參考資料,因为墓誌中存在大量俗字和異體字,加上年代久遠,碑刻出現漫漶現象,釋讀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故在認真對照原始拓片的基礎上,利用各方釋文和文字學、詞彙學、歷史學的知識,對錄文中的可以商榷之處進行考證。本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紹墓志銘文起源、研究目的、研究現狀和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對書中的疑難字進行考釋,其中有一些錯誤是由於石碑漫漶,字形模糊所致,有一些是由於未辨俗寫、未識典故等原因造成的錯誤。第三章是對書中的疑難詞語進行考釋,有一些是現代辭書未收錄的,還有一些是收錄了但是義項後的引文出現的年代太晚。第四章是對書中的錄文進行校補,有一些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釋出,錄文空白,有一些是對文意的把握不正確導致的句讀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