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至民国
巴渝地区
清明会
摘要:
清明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祖先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宗族性组织,在中国传统社会十分盛行。但是有关清至民国时期巴渝地区的清明会,我们却知之甚少。作为“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的迁入地,巴渝地区由于长期战乱,瘟疫流行,连年灾害,人口锐减,土著者仅零落残存,几乎毫无宗族体系可言。移民人口的大量迁入,弥补了四川人口因战乱灾难造成的不足,对迁入地的恢复和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外来移民的重新建构社会时,清明会作为聚族的重要手段,理应得到重视。本文一共分为四章,主要论述清至民国时期巴渝地区的清明会。第一章主要对清明会的基本情况作一概述,分析了清明会的来源、成因以及演变过程。清明会的设立与祖先崇拜的思维、族人对于祖坟的重视密不可分。正是因为重视祖坟,祖先崇拜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有墓祭的传统,宗族才需要年年召集族人维护祖坟、祭拜祖先。第二章从巴渝地区清明会鲜明的地域特色入手。清明会原为祭祖而设,但是在巴渝地区,由于移民家族的特殊性,清明会成为追溯家族渊源的天然载体,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这是其有别于其它地区清明会最突出的一点。对于每一个移民来说,故土是永远无法忘怀的,不论他们散居何处,他们都希望自己以及子孙后代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明确自己的根系所在。一方面清明会的墓祭活动帮助移民家族探本溯源,寻根问祖,从心理上明确身份,获得归属感;另一方面对于先人功德的追叙,激发移民后代形成宗族自信。历史的昨天是今天开创前景的根基,祖先艰苦创业的经历和获得的成就,对后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其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第三章分析了巴渝地区清明会四个方面的功能,即精神功能、经济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清明会作为移民家族聚合族人的核心组织,一方面延续了原有清明会的作用,是联络和维系族人之间的感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移民家族的性质和特点,又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更为丰富的职能。第四章分析了巴渝地区清明会在清至民国时期的具体运作情况,主要分析了其具体活动过程、组织构成以及经济来源等内容。祖先置祭田,立祀会,为后代子孙的生活增添了一定的物质保证。会产的集中与会组织的经营活动,说明清明会已经构成独立的运作单位,而清明会组织量的增加,意味着宗族生活中巳开始出现分化,这势必对传统宗族组织产生冲击。清明会作为一种民间举办祭祀祖先活动的组织,一直被保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积极地举办祭祖性的清明会,可见这种文化基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