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研究
传统节令专用语
清明节令
摘要:
中国传统节令专用语蕴含古人对自然规律、天文历算、农事耕作和时序交替的科学认识总结。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范畴,该类词汇中的文化元素常常使学习者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然而,目前以汉语教材为依托,全面整理分析传统节令专用语的研究很少,尤其缺乏在原课程背景之下补充式的传统节令专用语的教学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在明确定义传统节令专用语的基础之上,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研了《发展汉语》全系列28册34本教材。一项明显的结果是发现了194个具备唯一性的传统节令专用语,另一项重要的结果是得到了传统节令专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传统节令专用语的教学依托于教材,贯通各课型,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依据以上结果,确立了本研究的教学原则与路径:以原课程为背景,以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为核心,进行节令专用语的补充式教学。为了探究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令专用语及文化元素的认知全貌与真实诉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后访谈等方法得到研究数据。从认知深度与认知广度两个层面,从内容、意义、需求与交际四个维度,详析了影响学习者习得与使用传统节令专用语的主客观因素,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启发意义。依据以上调查结果,结合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提出适用于中级综合课的清明节令专用语的补充教学案例,并置入实际教学之中。本研究发现,通过教材原有内容切入传统节令专用语的教学具备可行性,可使学习者于课堂中高效习得传统节令文化元素,避免文化冲突。最后,提出了依托教材择取教学切入点、以词群分类的形式整体讲授、挖掘节令专用语的文化内涵、联系实际设计中外对比环节等具体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