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代
上巳节
三月三
诗歌
摘要:
唐代上巳诗作为节俗类诗歌,不仅为唐代的重大节日研究直接提供一手史料,且从文学角度来讲,使我们得以了然唐代上巳诗的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和唐人上巳佳节的潜在情感,从而得以窥见唐代上巳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今传统文化的重新建构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以唐代上巳诗研究为出发点,以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全唐诗》为主要参考资料,以文学研究角度为主,辅以民俗学视角来观照唐代上巳文化。本文将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力求对唐代上巳诗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章主要对唐代上巳诗进行界定和分类,大致分为七类即帝王赐宴诗、文人宴饮诗、踏青游春诗、思乡怀友诗、唱和诗、寄赠诗、闲适诗,以帝王赐宴诗和文人宴饮诗为主。从诗歌的数量、形式以及描写对象和地点概括出每类诗歌的题材特点,以划分类别为主要目的,展示唐代上巳的多重庆祝方式和情感。第二章从唐代上巳诗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唐代上巳诗的题材内容。从外在看,通过纵向对比发现唐代上巳诗主要以游宴诗为主,地点多在水滨亭园,且呈现出宫廷化的趋势,显现出由雅向俗转变的世俗化享乐性质。从内在情感的角度,不难发现唐人在诗作中大体流露出三种节日情感,即歌舞升平的享乐心态、孤寂闲适的避世心态以及思乡怀友的怅然心态,从内外两个方面展现唐代上巳文化和唐人的精神气质。第三章重点赏析唐代上巳诗的艺术特色,形式上主要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兼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寓情于景为主要表达方式,将感怀天子之情、踏青赏乐之情等诸多复杂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辅之以多样的修辞手法,通过多种植物与动物意象的融合展现了一幅幅桃红李白、莺啼燕语的上巳风景画。第四章总结了唐代上巳诗中的主要节俗,在继承前朝风俗的基础之上,又创造了许多新的节日活动,其中游宴是众诗人着力描绘的活动,此外还有踏青、竞渡、弋射等节俗活动。节日氛围十分浓厚,不仅丰富了唐人日复一日枯燥的日常生活,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