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际意义
元旦社论
情态动词
定量分析
摘要: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主流政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相应的带来人际意义的改变。在政治领域,人际意义的一大关注焦点就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是由于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对权力的分配、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语言体现出来,因此与政府密切相关的政治语言或者说政治话语就成为承载政府与民众之间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是我国政治话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话语能够折射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人际意义。按照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人际意义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为情态系统,情态系统中最常见的即情态动词,并且,汉语对情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情态动词的研究上。所以,本文从情态动词入手,考察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49—2008)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试图探察建国六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机构和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除了绪论和总结以外,本文共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的缘起、角度和目的。
第一章的“研究现状”中主要梳理了元旦社论和情态的研究现状。传播学、历史学和语言学都对元旦社论有所关注,但前两个学科的研究非常有限,不够深入。语言学虽然视角相对开阔,研究也相对深入,但仍旧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只局限于称呼语方面。情态研究在西方发展得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一个包括明确定义、类型划分的范畴,而汉语情态的研究相对较薄弱,且主要集中在单个情态动词的研究上。
第二章交待了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对元旦社论进行文本分析。首先提出问题,再对情态动词总数、情态动词类型和单个情态动词进行比重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
第四章是根据文本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问题讨论。分别从元旦社论中情态动词比重与说话者的话语态度,情态动词与受话者的话语空间,以及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这三个角度讨论情态动词所反映出的人际意义,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得出研究结果,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