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
话语分析
摘要:
本文以《人民日报》1949年~2009年61年的元旦社论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索政治话语和社会政治变迁的关系,试图为我国历时政治话语分析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共分为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和文本分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综述前人对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研究。如彭如青等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体裁的研究,黄敏等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隐喻的研究,祝克懿等选取文革时期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从逻辑语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话语特征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理论与方法。本章首先介绍巴赫金、福柯、费尔克拉夫等人的话语理论,其次对政治话语及《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语料归属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再次对本文所涉及的分析路径—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论述,最后提出文章所要采用的定量与定性结合、共时与历时结合的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文本分析。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共两部分,一是通过对元旦社论标题的词语选择、结构选择方面来分析话语与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共变关系;二是通过对61篇元旦社论中高频词汇的定量统计分析各时期的政治话语与中国社会政治的共变关系。
通过对文本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标题的词语选择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存在共变关系;第二,标题在结构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大部分标题都采用祈使句,且在何时采用有什么特征、采用何种类型的祈使句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存在相关性;第三,元旦社论各个时期的高频词汇使用情况正好反映我国社会政治变迁及中共政治理念的发展脉络;第四,媒体(人民日报)通过掌握话语权,获得重新塑造社会形象的权力,为中国共产党执行政策、进行政治领导提供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