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食纪录片
《奇食记》
文化认同
文化传播
文化地理学
摘要:
空间是物质也是形式的存在,更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可成为研究纪录片建构文化认同的一种考察视角。将纪录片的空间性与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相联接或可带来对地理空间文化影响的新认识以及网络文化传播研究的新探索。本研究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和文化认同的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选择视频网站Bilibili(B站)自制美食纪录片《奇食记》作为样本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该纪录片的视听文本、弹幕、评论和采访报道等展开内容分析。针对网络自制美食纪录片受众年轻化、平台交互化、叙事多元化等特点,讨论《奇食记》文化认同建构的考察视角、文化认同建构的现状和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论文第一章从文化地理学时空观角度出发,与《奇食记》中的空间表征展开对话,从“边缘向中心的迁移”、“传统向现在的转向”两个维度开启了对该纪录片中文化认同的观察。研究发现《奇食记》中地理呈现、空间象征意义与美食所在地文化传播、文化认同紧密联系。一方面,纪录片中的空间呈现瓦解了空间限制、强化了“地方感”,突破刻板再现的同时带动了“亚文化”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纪录片受众的参与式交流实现了传播话语权的转移,传播场域内的多元化审美亦引发了多样性的文化认同。第二章从空间生产角度分析《奇食记》的文化认同建构现状,通过美食纪录片的文本意义探寻空间意蕴,从空间奇观的运用中了解文化认同的形成机理,从空间的构建和联结中发现了地理位置、文化记忆、文化意义生产、媒介互动等因素对文化认同的影响,由此深化了对文化认同的多样性、可能性、可塑性与局限性的认知。第三章分析《奇食记》中文化认同建构的实现路径。将“共同体”作为逻辑起点,立足媒介的空间想象力,指出该片在形塑空间想象和空间期待方面的尝试,分析梳理出该片在文化认同建构中采用的以下策略与路径,包括:打造跨文化虚拟共同体,整合空间价值和文化意义,增强受众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提供互动空间的延伸价值,构建出“生活性”的解读语境,搭建出多元的叙事与对话框架,弱化群体内部异质。希冀本研究能为网络自制美食纪录片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提供文化地理学及空间理论层面的新视角参考,并为美食类纪录片的文化认同的路径建构提供案例借鉴,以期推动多元文化审美和良性文化互动空间的发展,终而促进不同地域、文明之间的文化理解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