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食纪录片
民俗文化
艺术呈现
摘要:
随着电子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传播,纪录片作为一种能够跨越时空局限,真实记录生活场景和社会现实的影像媒介,逐渐发挥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作用。而在这其中,美食纪录片以贴近人们生活的饮食文化为题材,以饶有趣味的美食故事为内容,以丰富多元的影像创作方式为依托,迅速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类型之一。随着受众审美的不断提升和纪录片市场的日益繁荣,美食纪录片也在探寻新的发展之路,其融合多种民俗事象,对包含饮食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进行艺术化呈现,不但加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味,也为民俗文化的影像化表达提供了新渠道。美食纪录片以饮食民俗为叙事内核,聚焦普通人的饮食习惯、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对饮食过程中涉及到的节日民俗、人生礼俗、社会组织民俗和民俗信仰等相关民俗活动进行艺术呈现,在增强受众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实现人文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建立起国人的文化自信。本文将国内优秀美食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学、人类学、影像叙事学等多维学科理论为支撑,在系统探讨美食纪录片呈现民俗文化的类型、优势和价值后,从创作内容、呈现方式和摄制手法三个部分入手,研究美食纪录片中民俗文化的艺术呈现策略,以期从中找寻二者完美融合的路径,为美食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影像化表达提供借鉴。首先,美食纪录片在内容上对民俗事象进行多层次书写:以民俗实物符号为切入点引入相关民俗活动,以民俗象征符号为着力点全面立体的展现民俗文化风貌,在民俗符号塑造中凸显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同时,对民俗仪式的展开进行详细描绘,介绍仪式参与人员,呈现仪式举行的空间与场景,对仪式流程全方位记录,构建起民俗文化传播的仪式感;除此之外,还对民俗文化背后潜藏的社会关系进行展现,不论是家庭亲情、宗族法度、民俗传承还是群体协作关系,都是民俗背后人类活动的体现,这三者共同成为表征民俗文化意蕴的载体。其次,美食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实现对民俗内容的真实化记录和故事化表达:遵照民俗志的创作原则,在影像创作前期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确保民俗内容的真实性;对同一个主题下的创作内容多点式追踪,保证民俗内容的全面性;从主客位双重视角入手创作,全方位多层次完成民俗文化的呈现。除此之外,用故事化叙事的表达方式设计故事情节,安排悬念冲突,把握内外叙事节奏,增加影片趣味性,激发观众观看欲望,使民俗文化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传播。最后,美食纪录片运用专业的摄制手法打造生动的视听语言,在审美方面形塑了民俗文化:通过诗意化的画面语言、表意化的声音设置和写意化的镜头表达,塑造文化意境,增加文化美感,在给予受众视听盛宴的同时,将民俗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来,从细微处唤醒身份认同、激发情感共鸣、传播中华文化。美食纪录片中民俗文化的艺术呈现是丰富美食纪录片文化内涵、拓宽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有益尝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创作主观性过强、内容深度不够、文化浮于表面、影片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进行真实全面记录,在加强美食与民俗联系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将是未来美食纪录片创作应予借鉴的思路与视角,亦是影视艺术领域推动民俗文化传播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