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陆文夫
专业作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
琵琶声
《文艺报》
编辑生涯
机床厂
探求者
摘要:
作为当代文坛“回归”的一代,陆文夫的创作生涯几经沉浮。20世纪50年代,因为《荣誉》《小巷深处》的发表,青年陆文夫惊艳文坛,成为江苏省文联专业创作组成员;1957年,“探求者”事件发生,他被遣送回苏州机床厂当学徒;60年代初,经济调整,文艺复苏,他又返回南京当上了专业作家,《葛师傅》等作品的发表让他获得了茅盾的关注,后者专门撰写评论《读陆文夫的作品》并发表于《文艺报》;1964年,陆文夫因专写“中间人物”,“坚持‘探求者’的老观点”再次被批,并于1969年被下放到苏北的黄海之滨,直至“文革”结束才回到苏州;粉碎“四人帮”后的8年间,他的创作进入井喷期,发表了约40万字的中短篇小说,4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贡献了《美食家》这样的新时期文学经典之作。陆文夫曾总结道:“从二十五岁起开始写小说,用了二十五岁的时间跌倒爬起,三起两落,最后才落定了作家这个并不美好的职业。”陆文夫:《深巷里的琵琶声:陆文夫散文百篇》,第25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三起两落之间,风云变幻,物是人非,也有些东西历经磨难始终如一,例如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对于办刊的热衷。纵观其跌宕起伏的创作和编辑生涯,有着无法忽略的互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