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群体认同
美食纪录片
集体记忆
身份认同
摘要: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饮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崇尚“吃文化”的中国,吃注重的不仅是美食本身,更是其背后文化价值的体现。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便迅速引发了“舌尖热”,使美食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走入了大众的视野,随后美食纪录片的制作体系愈发成熟。美食纪录片不仅能够展示不同地域的地理历史、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还能够通过其媒介功能,去讲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区别建构起不同地域的群体认同。本文以符号互动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美食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毕业作品《食光记忆》作为案例,结合市场上优秀的美食纪录片,来共同探讨美食纪录片中的群体认同。论文首先对美食纪录片的概念界定和创作趋势进行了梳理,通过符号互动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对美食纪录片如何构建群体认同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以期为群体的认同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场域。其次,论文从集体记忆建构、群体认同导向设置、视听符号导向设置、美食符号的认同价值建构四个方面来论述美食纪录片如何建构群体认同。在美食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方面,论文通过从个体美食记忆的呈现到集体美食记忆的建构,再到地域文化记忆建构这样一条记忆路径,建构起了群体与地域之间的情感联系;集体记忆是实现群体认同的关键一环,通过共同的美食回忆能够实现人们的群体情感认同。在美食纪录片的群体认同导向设置方面,实现了从个体记忆到个体身份认同的转向,从集体记忆到群体文化认同的转向,从身份、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的转向设置;一个族群要实现群体认同,需要完成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地域归属”的建构,人们首先要对“自我身份”和“地域归属”进行认同,辅之以“他者”认同,进而更好地实现群体认同。在美食纪录片的视听符号导向群体认同的实践方面,美食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的独特魅力来导向群体认同的实践;影片以航拍镜头、空镜头、音乐音响符号来凸显地域风格、强化地域色彩,搭建起群体对地方独特的情感认同,以特写镜头、视点、色彩、解说词来聚焦美食细节,增强群体对地域美食独特的认同度。在美食符号的认同价值建构方面,实现了以民族自信为基础的地域文化认同、民俗文化认同和饮食文化认同。美食纪录片对于人们的群体认同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它能够重构美食记忆、传播地域文化、建构人们的身份认同、实现人们的群体认同和民族认同、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因此,美食纪录片的创作应以美食符号为中介来实现地域群体之间的认同交流,完成地域文化传播、实现群体认同、彰显民族自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