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自体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鼻骨
骨缺损
兔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3D)生物打印自体骨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修复重建兔鼻骨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2~2.5 kg,平均体质量2.35 kg。建立兔鼻骨骨缺损模型,将兔鼻骨骨缺损模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D生物打印自体骨结合BMSC修复重建兔鼻骨骨缺损,对照组仅采用3D生物打印自体骨修复重建兔鼻骨骨缺损。主要观察:细胞活力测定,将7×10^(6)个BMSC接种于直径5 mm的复合支架(10个)上,培养1、3、5、7 d后进行测定;细胞活死实验,将7×10^(6)个BMSC接种于直径5 mm的复合支架(另外10个)上,并分别与复合支架共培养1、3、5、7 d后进行测定。术后4周载干细胞自体骨支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形态观察、力学性能检测、溶胀和降解性能检测;术后8周两组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术后12周观察两组兔鼻骨骨缺损面修复(通过CT)情况;术后跟踪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切口有无感染、皮肤愈合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细胞活力测定:可见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活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第3天细胞活力最低,而第7天细胞活力基本恢复正常(61.86%±5.11%)。细胞活死实验结果表明,在第1天大部分的BMSC仍然存活,从第3天开始有细胞发生凋亡,并随着时间的增长凋亡的细胞逐渐增多,但直至第7天,绝大多数的BMSC仍然存活于复合支架上。载干细胞自体骨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形态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大多为120μm,表面支架可以容纳BMSC的贴附,并为BMSC的伸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载干细胞自体骨支架力学性能检测:复合支架的拉伸模量为24.88 kPa,压缩模量约为255.4 kPa,虽然距离骨组织的杨氏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足以实现植入体内后支撑作用。载干细胞自体骨支架溶胀和降解性能检测:支架的24 h溶胀率约为600%,溶胀率数据证明支架可以在缺损部位对血液等体液进行吸收,并且自身不会产生形变;两组组织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观察组基本实现缺损骨面的修复;两组自体骨支架12周后拍兔鼻骨3D重建CT片观察:观察组鼻骨缺损面已基本修复,兔鼻骨骨缺损骨面和周围骨质结合紧密,基本区分不出二者界线,而对照组兔鼻骨骨缺损面缺损较多。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两组切口无感染、皮肤伤口愈合好,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3D生物打印自体骨结合BMSCasd修复重建兔鼻骨骨缺损,骨折面塑型好、愈合快;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骨再生性,这为人体鼻骨骨折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