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阴道微生物组
生物标志物
16S rRNA测序
循环微生物组DNA
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阴道微生物组的差异,评估其与病理机制的相互作用及作为诊断和预测复发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2022年7月~2024年12月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样本库按标准纳入37例EM患者(EM组/发现集,其中复发患者16例,未复发患者21例)和4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用一次性阴拭子采集阴道微生物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并比较;另根据EM组的入选标准,再纳入35例EM患者作为验证集,其中复发患者17例(复发组),未复发患者18例(非复发组)采用16S核糖体RNA(16S rRNA)测序分析微生物组,结合循环微生物组DNA(cmDNA)测序评估与EM复发的关联。结果EM组患者阴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9个属呈现差异表达。其中,卷曲乳杆酸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表达下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等表达上调。在复发组中,6个属与无复发生存期(RFS)相关,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与复发风险呈负相关,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等5种微生物属与复发风险呈正相关。血浆样本分析显示,发现集和验证集中,非复发组中卷曲乳杆酸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和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丰度较高,复发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丰度较高,cmDNA特征有望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EM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阴道微环境和微生物群落平衡。结论阴道微生物组变化与EM进展及复发密切相关,cmDNA有潜力作为生物标志物;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微生物组紊乱,为基于阴道微生物组的EM诊断和治疗策略开发提供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