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河牛
乳肉兼用型
不同生长阶段
肠道微生物群落
定殖规律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呼伦贝尔乳肉兼用型三河牛全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定殖规律及标志微生物挖掘。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三河牛,采集新生期(NS,n=10)、断奶期(WS,n=14)、育肥前期(EFS,n=14)、育肥中期(MFS,n=16)、育肥后期(LFS,n=12)、后备期(RP,n=10)、围产期(PP,n=10)、泌乳期(LP,n=10)、干奶期(DP,n=10)9个阶段样本,在晨饲前采集直肠内容物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升高,并在育肥中期以后趋于稳定。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育肥中期之前的各阶段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分离,而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聚集成一簇;泌乳阶段中,围产期和干奶期较为聚集,泌乳期和后备期较为分离。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断奶期以后的各阶段均为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随日龄增长而升高,并在育肥中期以后趋于稳定。在属水平上,新生期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梭菌属(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断奶期Pseudoclostridium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副普雷沃氏菌属(Paraprevotella)相对丰度在育肥中期前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3)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层级聚类分析,将筛选出的612个菌种划分为9种微生物定殖模式(C1~C9分簇)。其中,C7和C9这2个分簇中的微生物定殖时间早,丰度较高,且能持续定殖在三河牛肠道中;在科水平上,颤螺菌科(Oscillospir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等菌科为C7和C9分簇中的优势菌科。综上所述,本试验揭示了三河牛全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差异,并探究了其定殖规律,筛选出了各阶段标志性微生物,为丰富高寒牧区乳肉兼用型三河牛肠道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