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免疫浸润
摘要: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SIPA1对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的表达,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预后校正曲线评估SIPA1对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以及准确性。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验证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5月1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组织标本库中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分析SIPA1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在结直肠癌细胞系DLD1和HCT116中构建SIPA1稳定敲低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实验检测敲低SIPA1后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通过裸鼠皮下植瘤实验,在体内验证SIPA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通路富集分析,探究SIPA1潜在的促肿瘤机制,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SIPA1和免疫检查点以及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之间的关联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SIP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PA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01),SIPA1的表达与淋巴结侵袭和N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和预后校准曲线提示,SIPA1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生存率(曲线下面积=0.700),且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为准确(P<0.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IPA1的染色评分更高。体外实验表明,在DLD1和HCT116细胞中,SIPA1敲低组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89±0.01和0.72±0.0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7±0.02和1.31±0.03,均P<0.001);SIPA1敲低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7.93±16.64)个和(171.83±12.49)个]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18.48±29.15)个和(446.00±21.81)个,均P<0.001];SIPA1敲低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0.32±0.01)%和(0.28±0.0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1±0.01)%和(0.75±0.01)%,均P<0.001]。体内动物实验表明,敲低SIPA1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敲低SIPA1组体积(460.35±57.47)mm3,重量(0.76±0.11)g;对照组体积(1177.55±208.24)mm3,重量(1.43±0.08)g,均P<0.05]。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明显富集,敲低SIPA1可以抑制PI3K/PKB/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加入PI3K激活剂后可逆转敲低SIPA1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SIPA1高表达与免疫检查点和多种免疫抑制性细胞相关(均P<0.05)。结论:SIPA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SIPA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