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生物量
林分类型
林分因子
立地因子
气候因子
摘要: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区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筛选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马尾松蓄积量占比大于等于65%)的样地(按照2 km×2 km系统布点);根据树种组成将其划分为马尾松纯林(263块)、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36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153块)3种林分类型,对样地内胸径大于等于5 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根据各样地的地理坐标和海拔从ClimateAP软件中获取1973—2019年间每年的气温与降水数据,依据样地林龄计算平均值作为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夏季平均最高温、夏季平均降水量);将林龄(A_(s))划分为A s≤20 a、20 a30 a的3个阶段;以生物量为评价指标,以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林分因子、立地因子、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3种林分类型林分平均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为60.00 t·hm^(-2)、马尾松针叶混交林生物量为54.50 t·hm^(-2)、马尾松纯林生物量为38.82 t·hm^(-2)。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林分因子是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林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胸径香农-威纳指数对生物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马尾松纯林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对混交林生物量的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均间接影响3种林分类型生物量,而海拔、坡度、坡位、年均气温、夏季平均最高温仅在马尾松纯林中产生显著影响。混交林在生物量积累和抵御环境变化能力方面优于纯林,采取近自然经营方式,在马尾松纯林中适当引入阔叶等树种培育转化成混交林,可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有效提高林分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