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软X射线能段偏振探测
Topmetal-M2
数据在线处理
eMMC
远程更新
小型载荷
摘要:
软X射线能段(1-10ke V)偏振探测在探索目标源模型(黑洞等致密星体、磁场形态和辐射机制等)和相对论喷流等天文现象的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软X射线微结构气体像素探测单元根据“光电效应”原理设计而成,完成探测的物理过程分为气体与光电子相互作用、电离与漂移、电子雪崩和电子收集。由华中师范大学像素实验室(PLAC)自研的具有电子收集能力的Topmetal-M2,是基于国产华虹宏力(GSMC)130nm CMOS双阱工艺的一款大尺寸阵列式像素探测芯片,该芯片是完成X射线偏振探测的关键技术。用于X射线偏振探测的近地轨道立方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推进器、天线、特定载荷等组成。其中,用于X射线偏振天文观测的特定载荷,主要由微结构气体型探测器及其读出电子学系统组成。探测器整体由金属铍窗、气体倍增微通道板GMCP、高灵敏度硅像素芯片Topmetal-M2、陶瓷底座等构成,具有响应时间迅速、便于改造研究、抗辐射等优点。本文主要设计X射线偏振探测载荷原型机读出电子学系统,其包括Topmetal-M2像素芯片数据采集板、FPGA主控板、基于A7504N高压模块的高压板。本文完成的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一个软X射线偏振探测小型载荷电子学的硬件系统。其包括用于采集Topmetal-M2能量输出通道数据的顶层PCB板;搭配FPGA、以太网PHY、FLASH、eMMC、CAN等电子器件控制载荷功能运行的主控PCB板;使用A7504n模块提供高压电场的底层PCB板。各模块的启动和配置信息均可通过上位机平台通信传输,其中CAN总线的指令传输速率为1Mb/s,UDP的数据回传速率为3MB/s。2.设计了数据处理算法。探测单元数据无压缩情况下在轨运行时的数据量为288GB/day,通信传输带宽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需进行数据在线处理,以减少传输数据量。该算法模块包括JESD204B输出数据拼接、帧头处理、有效数据筛选、多通道缓存输出;其最终有效数据压缩后传输速率为3.41MB/s。3.设计了一个星上高容量、高容错存储系统模块。本文结合eMMC5.0协议,完成eMMC器件的初始化、读写操作,设计的BOOT启动块很好的解决载荷掉电关机情况。并将存储模块的顶层封装成FIFO接口,方便模块间的调用和后期维护。4.针对系统远程更新的需求和辐射防护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FLASH的远程更新功能,以FPGA作为主控,配合UDP通信方式,完成配置文件的写入和上电自主读取配置,取代了传统JTAG方案,提高配置便利性。考虑太空环境下,人工维修和debug较为困难,固件层面上增加异或累加操作,提高写入配置文件数据准确性,并采用Multi Boot FLASH分区方案,配置文件发生错误时,载荷可以继续运行,保证了小型载荷的稳定运行。本文设计的小型载荷原型机,在地面经过X光、alpha源长时间辐照测试,系统运行鲁棒性良好,Topmetal-M2以每帧2.56ms的扫描速率成功探测并绘制不同能量不同角度的偏振径迹,并且存储系统中读写速率分别达到9.65MB/s、8.75MB/s,满足数据传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