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癌细胞
基因突变
生物传感器
摘要:
肿瘤、遗传病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及人们的生命,实现肿瘤及遗传病的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检测方法已有一些报道,但普遍操作繁琐费时、不易定量、仪器昂贵,且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本论文设计建立了几种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目标物的高灵敏、快速的测定。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压电核酸适体传感器,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人脑星形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了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瘤细胞与压电石英晶体上的核酸适体探针的结合行为很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即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特异性反应,反应的结合常数为6.67×106M-1,2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1.05×105M-1·s-1。该传感器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55×103~3.64×104个/mL,线性回归方程为△f = -41.6-1.32×10-2c,相关系数为0.997,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人脑星形胶质瘤细胞,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定级提供了依据。
(2)建立了一种新的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检测方法。首先用1,6-已二硫醇修饰金电极,然后纳米金粒子在1,6-已二硫醇上进行自组装,再将MutS蛋白固定在纳米金上,形成目标DNA的异源双链有特异性结合作用的传感器,然后利用DNA双链电活性亚甲基蓝(MB)嵌入dsDNA产生信号进行突变的检测。利用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电极修饰前后表面的变化;同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以从浓度低至0.556pM的DNA目标链中检测出β地中海贫血的-28位G:T突变。
(3)将巯基标记的核酸适体探针与巯基乙醇同时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形成细胞识别层,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测量出细胞捕获前后传感器表面电子传递电阻R的增量,由此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胶质瘤细胞的生物传感器。对混合组装的比例、反应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均做了考察和优化,该新型传感器的检测限可达50个细胞/mL,检测线性范围为100-50000个细胞/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