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射频识别
检测与识别
多阅读器
多类别
鲁棒性
信道阻塞
干扰排除
摘要: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正引领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推动物联网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但是,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以及规模的增大,多阅读器的部署带来阅读器协同工作难度增加,标签冲突更趋严重,外来标签干扰排除困难等特点给RFID系统正常的标签检测及识别带来了很大挑战。在总结现有RFID研究成果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专注于大规模RFID系统中标签检测及识别的问题,从多阅读器多类别的大规模RFID系统丢失标签检测、大规模RFID系统丢失标签识别,大规模RFID系统中未知标签的快速识别三个具体任务展开研究,以提升RFID系统的实用性、鲁棒性,协议执行的时间效率,信息利用率等性能。本文的主要贡献总结如下:
针对多阅读器多类别的大规模RFID系统丢失标签检测问题,阅读器之间的冲突(Reader-to-Readercollision,R2Rc)会导致标签信息采集失败,降低系统鲁棒性,而标签的广域分布更增添阅读器资源分配的难度,使阅读器高效率协同工作是提升多阅读器RFID系统性能的思考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阅读器多类别的丢失标签检测协议,利用阅读器的调度算法避免阅读器之间的R2Rc影响,设置标签类别ID,通过曼彻斯特编码、解码方式,把阅读器收集到的标签融合信号解码为多个专属标签类别的映射向量,通过各类别映射向量评估标签分布状况并检测标签是否丢失,根据标签各类别数量的估值,优化并个性化每个阅读器的广播帧长,各个阅读器对多个标签类别并行检测丢失标签是否存在。阅读器的调度增加系统鲁棒性,阅读器参数个性化设置把整个丢失标签检测任务分割为多个轻量级子任务,不仅大幅降低广播帧的长度,而且有效利用了冲突时隙,加速了丢失标签检测速率。
针对大规模RFID系统中丢失标签识别的问题,标签数量剧增导致窄带通信的RFID系统标签冲突加剧,而冲突时隙在Aloha协议中直接被废弃导致时隙利用率低,时间效率低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冲突时隙展开的丢失标签识别协议,利用后台服务器存储的标签ID在特定哈希函数条件下,可以预测每个标签选择时隙的索引,并统计每个时隙响应标签数量。冲突时隙中的标签再次进行哈希运算并重新选择区分位置索引。如果预测时隙或区分位对应位置有标签响应,而真实检测没有标签响应,则可断定此标签丢失,从而获取对应位置标签ID。基于冲突时隙展开的方法,有效利用了冲突时隙,使时隙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丢失标签识别效率也得到较大提升。
针对大规模RFID系统未知标签快速识别问题,未知标签的出现严重干扰正常的标签信息采集、验证,且传统Aloha协议难以从未知标签存在的混合信息中快速提取并排除干扰信息。观察传统Aloha协议信息验证机制,标签返回阅读器问询命令时的RN16(16-bit Random or pseudo-random Number)具有混合信息监测功能,但阅读器难以解码融合信号。本文提出一种冲突分解法修改传统RN16为V-RN16,V-RN16把传统RN16分为两部分:区分码和随机码。随机码具有传统RN16的功能,区分码容许混合信息的二次区分。如果预测帧时隙Aloha协议中时隙为空时隙,或者区分位无标签选择,而实际标签映射中有标签选择时,则可断定此标签为未知标签,通过后台服务器存储映射关系即可成功获取未知标签的ID信息,实现未知标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