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息超表面
电磁波调控
射频识别
共形超表面
波束赋形
自加速波束
摘要:
在无线通信中,天线主要负责将导行波从传输线上辐射到自由空间中,从电路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充当一个阻抗变换器的角色。近几十年来随着超表面天线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体制和高性能天线引入到了无线通信系统中,比如应用于卫星通信中的平面超透镜天线、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平面反射阵天线、应用于微波成像系统的超材料天线等;这些新体制的天线同样以严格的设计理论为指导,不仅可以实现常规的定向与非定向辐射,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产生用于通信的共口径多模态涡旋波束、多波束混合涡旋波束和赋形波束,也可以产生用于传能的无衍射波束、点阵式大规模聚焦波束以及可以避障的自弯曲波束等。因此本文对于超材料天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提出了将基于超材料天线的电磁波调控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实验说明了超材料天线相较于常规天线的优势所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首先介绍了电磁超表面的基本理论、梯度相位超表面的基本调控理论、全息超表面的基本调控理论以及电磁超表面的衍射计算方法,详细地论述了广义斯涅尔定律与梯度相位超表面的内在联系,并且系统的介绍了表面波与漏波理论、正弦阻抗调制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全息阻抗调制表面理论,并且从波动光学的标量衍射理论为依据,引出了用于计算电磁超表面的矢量角谱衍射理论以及矢量瑞利-索墨菲积分衍射方法,为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的电磁波调控方法以及共形超表面调控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然后针对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的近场电磁波调控理论,介绍了工作在10GHz的各向异性阻抗调制单元的建模分析和阻抗提取方法,探究了全息矢量贝塞尔波束的生成方法,设计了工作在10GHz的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产生不同无衍射距离的贝塞尔波束,并从能量均一性的角度说明了渐变的锥角对于贝塞尔波束的意义;探究了各向异性全息聚焦波束的聚焦性能,设计了10GHz的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产生不同焦点距离的聚焦波束,并从调制深度非均匀的角度探究了全息聚焦波束焦点一致性的问题;然后结合射频识别系统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工作在920MHz的用于读写系统的波束控制各向异性多层高效率全息超表面,经过平面近场场型测试以及标签-读写天线的联合测试,所设计的超表面对于多种应用场景展示出了良好的实用性。
3.然后针对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的远场调控设计方法,分别从单波束设计、双波束设计以及四波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工作在10GHz的不同口径的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分别产生了单波束辐射、双波束辐射以及四波束辐射,设计了10GHz的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产生侧馈单波束、双馈双波束以及四馈四波束辐射;然后研究了基于全息超表面的一体化共形天线设计,设计了10GHz用于产生不同俯仰角线极化高增益波束的各向异性柱面共形全息超表面,并设计仿真了产生圆极化高增益波束的各向异性共形全息超表面的增益与轴比效果;然后加工测试了辐射线极化法向波束的柱面共形全息超表面;随后探索了球面共形全息超表面的设计方法,设计了10GHz的用于产生法向圆极化波束的不同曲率的球面共形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随后设计仿真了球面共形全息超表面产生对称双波束与四波束辐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波束辐射效果良好波束指向准确。
4.最后针对基于相位恢复理论的电磁波调控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基于透射超表面的远场相位恢复电磁调控,通过对于透射单元仿真结果的分析,结合自适应附加算法与远场快速近似计算方法,分别完成了三种方向图的调控,并通过全波仿真的方法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基于全息超表面的近场电磁调控,通过对于各向全息超表面的口径场计算来实现快速理论计算,并结合自适应附加算法进行近场电磁调控,完成了特定形状的平面近场分布的相位恢复计算,并采用理论计算与全波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仿真了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产生特定的近场分布以验证设计结果的有效性;并研究了轨道可控的自加速贝塞尔波束,通过衍射计算方法进行了超表面产生自加速光束的原理性实验,并采用了全波仿真的方法对于所设计用于产生自加速贝塞尔波束的各向异性全息超表面进行近场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方法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