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属裂纹
无芯片RFID传感器
开口环谐振器
极化转换
摘要:
金属材料受到恶劣环境和极端载荷的影响会产生疲劳裂纹,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金属裂纹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活性,使传感器具有无线无源等优点,无芯片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逐渐被应用到材料的无损检测之中。本文主要围绕金属裂纹宽度、深度、位置和方向的无线测量,提出了基于无芯片RFID传感技术的裂纹检测方法,并通过参数建模仿真和实际测量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针对金属裂纹宽度和深度的无线测量,设计了一款无芯片RFID金属裂纹传感器。传感器标签设计在PTFE的介质基板上,采用开口环谐振器(SRR)和电耦合LC谐振器(ELC谐振器)作为主要传感单元,使用U型微带线激励传感元件在2~4.5 GHz的工作频带内实现双谐振,进一步提高裂纹检测的可靠性。为减小杂波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使传感器标签具有极化转换的特性,将圆形超宽带天线正交放置,连接在微带线两端用于信号接收和发送。被测金属作为接地板放置在介质基板下方,实现对金属裂纹的检测功能,通过双谐振频率的偏移得到裂纹宽度和深度的信息。此外,根据裂纹引起的最大谐振偏移量在一定带宽范围内划分为若干个工作窗口,通过改变结构参数使传感器工作在不同频段内从而实现传感器的身份识别功能。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检测毫米级裂纹宽度和深度的能力。
2.针对裂纹0°和90°方向角识别与宽度的表征,采用L形微带传输线激励矩形开口环谐振器(RSRR,Rectangular Split Ring Resonator)制作了一款无芯片裂纹传感器。为减小识别不同方向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使用端口阻抗为50Ω的微带线在PTFE介质基板上围成L形区域,在L形区域内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各放置一对RSRR实现双谐振,并且在每对谐振环中支臂平分开口间隙。通过调节微带线与RSRR的间距,增强了微带线与谐振单元的磁耦合效应。当裂纹方向和宽度变化时,可通过双谐振频率变化的差异性识别裂纹方向并获得裂纹宽度信息,搭建传感器仿真模型,优化传感器结构参数使传感器工作在2.5~6 GHz。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裂纹方向角可以利用谐振频率偏移状态进行识别,裂纹宽度信息可以通过谐振频率获得。
3.为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金属裂纹位置和方向的无线检测,基于已设计的RSRR传感器制作了一款无芯片RFID金属裂纹传感器。采用L形微带线激励六个不同参数的RSRR实现多谐振传感,不仅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而且还增加了编码容量实现了对传感器的身份标识。在天线设计部分中使用同轴线激励相互正交的矩形宽带贴片天线作为标签收发天线。首先分析了矩形宽带天线的结构和设计原理,通过对矩形宽带天线结构优化,使其发送端和接收端可实现信号的极化转换。随后搭建传感器标签整体模型,研究在不同位置时0°和90°的金属裂纹对RSRR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影响。当裂纹位于RSRR中心下方时,谐振频率会逐渐减小,当裂纹位于RSRR支臂正下方时,谐振频率会逐渐增大。最后对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裂纹位置和方向可通过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偏移状态进行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