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射频识别
无源感知
交叉极化
信号处理
干扰抑制
摘要:
近年来,无源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研究与应用,谐振频率、相位、回波损耗等参数被用作无源射频标签感知的度量依据,然而复杂多变的环境干扰与电磁波路径损耗叠加,增加了目标信号的提取难度。因此,研究无源射频标签读取过程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论述了射频识别技术与无源射频标签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无源射频标签的组成和反向散射机制,阐述了负载敏感材料对于标签实现精确感知的重要性。通过改变标签负载敏感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或磁导率来影响标签的电磁特性,实现温度、湿度、pH值、气体等环境参数的感知。进一步介绍了如何通过CST Studio Suite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设计和分析具有极化特性的RFID标签,以提高系统的读取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通过CST设计了一个边长34.5 mm的方形双开口环谐振器结构的标签天线,选用碳纳米管作为负载敏感材料,对标签结构与电磁参数进行建模,使其中心谐振频率为2.4 GHz,输入阻抗虚部接近于0,实部达到50Ω,回波损耗极小。分析了模型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和输入阻抗等参数,采用等效LC电路模型分析了标签与读取器之间的射频链路。为了解决标签阅读器的滤波效率﹑应用环境中的噪声和多径干扰等问题,采用变极化技术提高标签检测的鲁棒性,极化标签因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适于实际复杂测试环境。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了负载碳纳米管的无源射频标签,构建了多径传播环境下的射频链路感知模型,用于验证标签的抗干扰感知性能。
进一步,为了提升射频感知信号提取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无源射频系统中信号特征,对原始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以便清晰地识别信号的频谱特征,考虑到多种链路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信号提取,聚类准确率从75%提高到了92%,并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非目标信号分离,宏平均精度为0.92,对正常信号和非目标信号的识别性能较为平衡,提高了射频信号质量。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变极化原理抑制反射信号环境干扰,提出改善信号传输和接收质量的射频链路优化策略,并对无源检测系统的交叉敏感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研究为射频识别技术的场景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提升了无源射频感知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