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
举官自代
举官自代制度
举状
摘要:
荐举制度是古代王朝用以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而宋代在中古代荐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又有其特殊的地位。宋代官员在奏议中常将“开言路”与“进贤”并列为朝廷之要务,而为了达到“进贤”的目的,往往要依靠荐举。皇帝也十分关注荐举制度,希望借此网罗天下间的人才,宋代的荐举制度建设由此走向高潮。
在宋代的荐举制度中,举官自代尤显特殊,它承袭于唐代的举人自代制度,要求符合条件的官员在新授官职后举荐他人自代。这一特殊的荐举制度在北宋真宗朝得以恢复施行。然而制度的形成、发展与运行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举官自代制度也是如此。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君臣们依据现实情况多次调整举官自代制度,使其更加完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意在为朝廷举贤的举官自代制度又被牵涉进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其施行效果也开始受到质疑。借由宋代丰富的史料,大量荐举实例揭开了举官自代制度施行的冰山一角。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被举者虽然难以通过这一制度得到直接、快速的晋升,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朝中君臣的关注,由此间接获得仕途上的裨益。
通过相关的诏令梳理宋代举官自代制度的发展脉络,从举状入手并结合笔记、行状、墓志、诗文等史料进一步考察它的施行情况。一项并不完美却仍有其独特意义的荐举制度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对学界增进宋代荐举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