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
折变
折变制度
田赋折变制度
摘要:
在宋代,田赋折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财税制度,其核心便是补缺财政的功能,以保证两宋的养兵用兵支出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开支。折变之渊源最早可追至汉代,诞生于田亩之中,经历晋至南朝的变迁,于唐代逐渐向制度化转变,及至宋代,折变成为了一项相对完善的财税制度。经宋代两朝之变,折变不仅在规范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且在实施频率与实施程度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折变涉及了财税的方方面面,有田赋折变、杂科折变、人丁税折变等。当然,其中最核心的即是田赋折变,以两税制为中心,折变初出于田亩,也随着田亩逐渐延伸至其它领域,基于这一角度,宋代田赋折变制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代的田赋折变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以物折物、以物折钱、以钱折物,在其运作的过程中通常遵循着因地制宜以及因时所需的原则。
为了保障田赋折变的合理化运作,宋代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折变的运作管理体系。中央主要围绕着户部进行全国上下田赋折变的管理决策与监督。地方转运使统领一路之财赋,管理折变相关事宜同时也肩负平衡上供与本地财政之重任,又有向中央建言与监察地方折变之职责。州县官员及基层官吏于本地直接负责田赋折变的具体事宜,以税租簿和税租帐为依据,负责直接执行赋税征收于田赋折变的相关事宜,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官吏也获得了莫大的权限。与此同时,基于折变本身的特性以及折变管理制度的柔性又形成了折变的协商与惩戒机制,前者以协商来加强折变的合理化,后者以惩戒来加强折变的规范化,是对田赋折变管理的极大补充。但窘于折变的变化特征以及管理的局限性,田赋折变在运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制度的异化问题,一方面,非法折变频发,这也直接导致了田赋折变成效的差异,结合朝廷所推行的诸多减免折变的政策,折变的实施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两面性;另一方面,各地在进行折变的运作过程中又常常沿用过去的规则,这也使得折变规则的时效性缺失。这三大异化特征揭示了宋代田赋折变制度的深层内涵,也为客观完善地审视宋代田赋折变制度提供了借鉴。
折变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折变对于补充国家财政、征调物资,稳定物价以及便民输纳皆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折变却也增加了农民的生存成本,滋生了贪腐问题,形成刻剥下户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站位的不同,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关于非法折变的责任归属问题的分歧。而随着折变带来的积极效益的不断扩大,尤其对于宋政府财政缺陷的长期填补,宋代政府对于折变的依赖性又会进一步加强,而这又会加深折变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