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
“致语”
仪式用乐
歌舞表演
盏制
摘要:
“致语”是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文体,上至宫廷圣节大宴,下至仕人交友宴游,甚至是民间祝寿嫁娶等事宜,皆有其存在。它一般在宴会开始之前表演,或者穿插于歌舞表演之间,由乐工或宴会的主人负责念诵祝辞,它的功能包括:赞颂宾客、表达祝愿、铺垫表演内容、沟通观演双方的情绪等。“致语”承载着宴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也推动着宴会流程有序发展。然而“致语”在学界受关注程度较低,尤其是以音乐角度分析其应用价值的则更为稀少,文献史料中亦是如此,“致语”多与“青词”“道场文”“斋文”归为一类,在文集的末尾被辑录,可见其受重视程度较低。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文体,在宋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以宋代仪式用乐中出现的“致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学、音乐学、文学等研究方法,总结“致语”在宋代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以及该类文体对后世歌舞音乐的影响。
本文计划共四个章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宋代仪式所用“致语”的历史渊源、应用场合及其功能、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章基于历史发展脉络,对“致语”溯源,并对“致语”及其相关称谓进行辨析,再结合现有文献史料中留存的“致语”作品,对其进行归纳分类,以明晰“致语”的基本概况,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章基于文学研究的角度,考察“致语”的文本结构与样式,以及其主要思想,笔者对现存史料中的“致语”作品进行考察分类后,将其文本排列形式分为七类;其内容主要由开场词和勾、放队词两大部分构成;其主旨以歌功颂德为主,还涵盖有感怀惜别、庆贺祝愿之情。第三章从音乐研究的角度,分析“致语”的演出形态和艺术特征,笔者从“致语”的表演机构、宫廷宴乐演出建制等多方面分析其在仪典之下的形态特征,其次对“致语”的表演者“参军色”形象进行辨析,进而拓展其音乐史学价值。第四章总结“致语”在宋代以后的演变和对后世的影响,这种在节目开场前进行念诵的形式,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仍然存在,一般作为整个乐队的领头人,负责介绍表演,“致语”的文本内容也被戏曲表演借鉴,作为“说白”的底本而存在。直至今天,这种颇具主持风格的表演也仍然存在于生活之中,成为节庆表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