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代
宋代
陶瓷行炉
行香
香文化
摘要:
中国的香文化溯至春秋战国,承自秦汉,兴盛于唐宋。行炉最早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的金属制长柄行炉,唐代陶瓷制行炉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宋代随着陶瓷业的发展,陶瓷行炉也繁荣发展,造型与装饰较唐代更为丰富。陶瓷行炉是中国古代香炉的典型器物,是古代行香礼佛仪式中用以手持并绕佛像行走的礼佛香器。唐宋陶瓷行炉承载着唐宋时期的香炉历史与焚香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从设计学角度出发,以陶瓷行炉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唐宋陶瓷行炉的时代背景进行概述,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入手,对唐宋香文化发展进行简要概括,并通过陶瓷行炉四种形制的发展与影响,梳理陶瓷行炉从唐代金属器仿制到宋代陶瓷化的发展脉络,揭示器具功能与形式的关联。其次,研究唐宋陶瓷行炉的功能,在揭示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探究物质功能与陶瓷行炉形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功能与陶瓷行炉制器理念之间的关系。第三,从造型、装饰、审美特征三个方面,研究唐宋陶瓷行炉的设计特征,对造型按口沿、炉腹与炉足分型,对装饰技法与纹样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发掘唐宋陶瓷行炉的造型特点与装饰特征,并从自然美、理性美、质感美、和谐美四个维度论述其艺术审美特征。最后,从行炉材质、文人意趣、宋代理学三个方面,探究唐宋陶瓷行炉设计的影响因素,并对陶瓷行炉的当代功能创新进行简要论述。
陶瓷行炉从宗教用器,发展至宋代逐渐日常化,成为生活中的焚香器具。陶瓷行炉造型由唐代的窄折沿矮胖式发展至宋代宽折沿高瘦式,装饰风格从唐代多彩绚丽之风发展至宋代精致、简约、含蓄之风。陶瓷行炉不仅是焚香器具,还是唐宋时期人们审美意向与精神观念凝结的产物,行香与焚香活动不仅展示着人们的信仰寄托,还有对文人意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