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德经
老子思想
心力衰竭
益气养阴
学术思想
摘要: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代表,其中很多哲学观点与中医理论交织。《道德经》中主张“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到的与医学相关的理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失衡疾病乃生和淡泊守静身心俱治。老子关于“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阴阳总纲为中医所吸收,后续许多医家逐渐贯彻深入,建立了阴阳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病就是调理阴阳。医家遣方用药,无不奉此为圭臬。本文结合慢性心力衰竭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治疗的变革,师古不泥,守正创新,在《道德经》的思想和文化的指引下提出如下思考:①《道德经》通篇强调“柔弱”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崇阴尚柔之精神,故益气养阴作为心力衰竭病的基础治疗,符合心力衰竭病的病机特点,对病情的预后具有长远的意义。临症之时,心力衰竭患者以阴虚证型居多,益气养阴方药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利尿剂抵抗,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养心安神。②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是道的动向,弱化演变是道的起作用方式,故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不能一味的益气养阴,“瘀、毒”是其独特的病机特点,应注重化瘀解毒之效。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瘀毒瘀滞,加重心肌纤维化,严重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解瘀去毒的方药可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