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左传
韩非子
叙事
比较
摘要:
《左传》作为先秦时期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历史文学巨著,是我国早期叙事作品的典范,其叙事方式和特征为叙事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非子》作为先秦诸子和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叙事水平是先秦诸子叙事能力的总结,尤其是它丰富巧妙的叙事特点,在先秦叙事传统中的成就不容小觑。两部著作都包含着丰富的春秋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中流传时,都会产生故事变异现象,这些叙事故事对后世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左传》《韩非子》中相同或相似的春秋历史故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部著作叙事目的、叙事结构的不同,深入了解作者所承载的文化意识以及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左传》《韩非子》叙事的整体情况。首先,解释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叙事”一词的含义,探求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源起。其次,梳理《左传》《韩非子》的叙事特点。
第二章,重点对《左传》《韩非子》叙事故事进行比较,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部作品中相同和相似的叙事材料列举出来,分析其同源性,并且从故事情节、形象塑造、叙事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叙事文本的差异性。
第三章,分别从叙事者、创作目的、叙事结构三个维度来探究《左传》《韩非子》叙事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叙事者来看,《左传》的叙述者身份应该是鲁国史官,其叙事充满现实感和历史的沧桑感;作为战国晚期的思想家,韩非堪称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书集中展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和主张。从创作目的来看,作为《春秋》传承之一的《左传》,在理解天人关系时更多地融入了礼治与德政的理念,并且力图建立起新的礼法准则;韩非处于战国后期,主张以法为根本,法术并用,抱法处势,从而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从叙事结构来看,《左传》继承了《春秋》的编年体例,具有严格的时空观念,重视事件发展过程;《韩非子》叙事文本则呈现出空间化的叙事结构。
第四章,《左传》《韩非子》对后世叙事作品的影响。本章主要从史传文学和古典小说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左传》《韩非子》叙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左传》《韩非子》作为先秦时期的鸿篇巨制,其叙事艺术手法和叙事思想对司马迁等人的史传作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的叙事材料以及叙事技巧,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和体裁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和开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