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庄子
物化
自化
自然本性
道
摘要:
本文以《庄子》“物化”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物化”的原始义与《庄子》文本义,探究《庄子》“物化”思想的内外之因,进而揭示出其所包含的“人和物之化”“物和物之化”的双重内涵,旨在从万物“生化”、生命流转的角度厘清事物存在的“本然生态”及其相生关系,将庄子万物平等的观念落于现实,挖掘其背后的现代价值,寻归人和物平等相处的和谐模式。
论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挖掘出“物”“化”两字的字源性含义,分析“物化”概念的原始字义,厘清“物”“化”两字在不同语义背景下,各自具有怎样的内涵;并将“物化”概念还原到《庄子》文献中,将它内涵界定为万物“生化”、生命流转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从《庄子》“物化”的根据来探讨万物“生化”、生命流转的根本原因。从“道”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万物“生化”、生命流转的原因归结于“道”之上,以“一气流变”的观点说明万物“生化”、生命流转的恒常性,并由此论证万物在生命地位上的齐一性。
第三章从《庄子》“物化”的指向来讨论万物“复归于朴”的精神境界。通过论证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相生转化关系,来说明万物的本体自然本性具足,即便在万物相互影响的关系链条中也能清虚自守、复归自然本性,并且万物之间能够保持和谐、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章得出《庄子》“物化”在当代的现实价值。《庄子》“物化”强调万物“生化”衍生出来的生命的互动性、统一性和平等性,认为万物应回到他们的“本然生态”中,有利于我们提高生命本身的价值和为构建美好的生态意识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庄子》的“物化”思想以万物“生化”、生命流转为理论前提,进一步证明了万物能够在相生关系中回到平等、和谐的平衡稳定状态,最终实现万物共生。同时,也能为当代人应有的生命意识提供相应的哲学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