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老年人
照料孙子女
生活方式
健康状况
养老意愿
摘要:
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作为我国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是家庭生育支持的重要方式,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个体、家庭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层影响。伴随生育政策的优化调整,生育累积势能逐步释放,新增出生人口照料服务需求增加。现阶段我国社会化婴幼儿照料体系尚未健全、专业托育服务短缺、儿童照料形式相对缺乏,加之育龄女性面临职业发展与家庭照料冲突,家庭内部儿童照料缺位问题凸显,影响家庭生育决策。为此,身为祖辈的中老年人承担起照料孙子女责任,照料孙子女成为缓解托育服务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中老年人自身生活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文章以中老年人为研究视角,多维度分析照料孙子女的基本特征,系统研究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丰富了代际支持、托育与养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在解决儿童照料问题的同时让中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使得个人、家庭和社会同蒙其利,对于促进家庭代际团结、落实生育支持、改善人口结构,最终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并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回溯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变迁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现实性和特殊性,综合运用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养老意愿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将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和现实国情相结合,挖掘实证结果的政策内涵与启示,促进家庭代际和谐互动,提高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通过对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构建照料行为、照料周期、照料强度和照料经历等四个指标,多维度量化分析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具体情况与基本特征。研究发现:超过半数中老年人曾经有过照料孙子女行为,全年均提供照料帮助的中老年人占比最多,中老年人主要承担中、低强度亲力亲为的照料责任,家庭与社会对中老年人参与养育的需求不断增强。进一步考察中老年群体异质性发现,家庭内部承担照料孙子女责任的中老年群体并非一个均质的整体。照料孙子女作为中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中老年人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不仅是家庭非正式照料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生育支持行为,在解决家庭育儿缺位问题的基础上,对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养老意愿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具有显著影响。照料行为正向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照料周期和照料强度是解释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照料孙子女会降低中老年人生存型生活方式的概率,提高其积极型生活方式的可能。第二,照料周期和照料强度对中老年人生存型生活方式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承担照料孙子女责任可以抵消因性别分工不同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居住在农村的低龄老年人追求积极型生活方式,而高强度照料会阻碍已退休中老年人享受积极型生活方式。第四,从照料经历的动态视角分析,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正向影响会随着照料经历的持续而更加显著。
再次,不同维度下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有所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照料行为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均具有正向影响,照料周期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呈U型影响、对心理健康呈线性正向影响,照料强度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均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强调中老年人在照料孙子女时应量力而行、适度照料。第二,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相比于中年人和低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逐渐难以负荷长周期、高强度的照料责任,照料孙子女对其身体健康具有负向影响;而照料孙子女削弱了因年龄增长带来的孤独、寂寞等老化情绪,年龄因素正向调节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三,与无照料经历的中老年人相比,在多期调查中持续承担照料责任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更优。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一方面,帮助子女照料孙子女可以让中老年人觉得自己“老来有用”,为家庭发展奉献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日复一日地承担高强度照料责任带来的疲惫感逐步抵消儿孙环绕的乐趣,给中老年人带来消极体验的同时,甚至可能降低其未来参与二孩、三孩照料的意愿。
最后,承担照料孙子女责任对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照料孙子女强化了中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子女支持在其中存在中介作用,养老意愿差异扩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受照料经历的动态影响以及中老年人给予孙子女经济照料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有照料行为的中老年人未来更倾向于依靠子女实现家庭养老,这种意愿会随着照料周期的延长和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更加强烈。第二,子女给予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