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法课
输入加工教学
学习效果
摘要:
语法教学一直是二语、外语专家和外语教师面对的棘手问题。偏重输出的传统语法教学以语法规则的解释和随后的输出练习为特征,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等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偏重输入加工理论而提出的输入加工教学逐渐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相较于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输入加工教学将重心放于信息加工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改变学习者非最优的甚至错误的加工策略,从而促进语法的意义与形式的联结。偏重输入的输入加工教学包括对语法规则的解释,输入加工策略的展示,以及结构性的输入活动。 自输入加工教学出现以后,有关其效果的研究大量涌现,然而结论尚不统一。虽然多数相关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输入加工教学优于传统语法教学法,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研究发现偏重输入为基础的输入加工教学并不能超越传统的偏重输出为基础的语法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多数基于输入加工教学的研究都侧重教学的即时效应,忽略了延迟效应方面的探讨。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学校外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完考完知识点即忘的现状,探究了输入加工教学和传统教学法对初中三年级学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的教学效果,这三种英语语法分别表明了初中英语学习的三个难度等级。本研究选取了四名英语水平相当的同学,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输入加工教学组和传统教学法组,分别接受十周的语法教学,由此分析不同教学法所带来的学习结果差异,并探讨其在即时效应与延时效应中的区别。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输入加工教学组是否能在理解与产出目标语法上更胜一筹? (2)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输入加工教学组在目标英语语法学习中是否有延时效应? 为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前测、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三种方式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具体数据由三次测试的分数和作者与学生的交流访谈构成,并运用SPSS和动态评估进行数据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输入加工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促进二语学习者对三个英语语法点的产出上均有显著效果,但在对三个英语语法点的理解上,输入加工教学更胜一筹;(2)输入加工教学对三个目标语法的理解和产出均有延时效应,而传统教学法只有对三个目标语法的理解具有延时效应。本实验结果证实了输入加工教学和传统教学法中即时效应与延时效应对初中生学习英语语法学习效果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