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迁移
信息输入通道
视觉空间记忆能力
句法加工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学习第二外语成为了许多人的需求。研究发现,相比于单语学习者,双语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研究开始逐渐关注双语学习者的双语背景对第二外语学习的具体影响。于是,本研究决定聚焦于前两种语言对学习第三门语言的语言迁移影响。当前,有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型,尝试解释语言迁移的影响,但是关于多种影响因素到底以何种权重结构参与语言迁移,以及语言迁移针对于句法学习的具体影响尚未明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除了语言迁移的影响,信息输入通道也会对第二外语的学习产生影响。信息输入通道通常指视觉和听觉通道。以往研究发现,视觉输入更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习得,听觉输入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习得。本研究选择了常规的视觉输入模式与每一个单词逐个依序出现的方式。每个单词逐个依序出现的方式可以模仿听觉输入,增强视觉输入模式与听觉输入模式之间的对比维度与力度。同时,每个单词依序出现的方式很符合句法加工中的系列加工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在句法加工过程中,每个单词是逐个、按顺序被一一加工的。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句法加工是多个单词同时加工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在探究信息输入通道的影响的同时,如果发现在普通视觉输入小组中,句法加工的效果与视觉空间记忆能力显著相关,而在逐个单词依序呈现的小组中,句法加工的效果与视觉空间记忆能力不相关,则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支撑多个单词同时加工模型的有力依据。因此,本研究关注的主要研究问题如下:研究问题1:双语学习者的母语与第一外语是如何影响第二外语的句法学习的?研究问题2:视觉或听觉信息输入通道是如何影响双语学习者的句法加工的?研究问题3:双语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视觉空间记忆能力呈现怎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控制双语学习者要学习的第二外语的句法结构、该结构与双语学习者母语与第一外语的联系,以及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语法结构的接触,本研究采用人工语言作为研究方法,探究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的人工语言是由英语词汇和德语语法构成的。被试是母语为汉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的高校大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在人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掌握两个关于动词位置的句法规则,完成一个语法正确性判断测试和一个采用nback范式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测试。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下:测试结果显示被试在人工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英语与人工语言语法一致的正确句式,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对句法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对于与人工语言语法不一致的句式,英语和汉语都对句法学习产生了抑制作用。在抑制效果方面,汉语作为母语对句法加工产生了更明显的影响。因此,这项结果支持了语言迁移研究中的母语因素假设模型,印证了在第二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母语中的语法规则可能对不一致的句法规则起到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在信息输入通道方面,普通视觉通道模式和逐个单词依序出现的模式没有在学习效果上产生显著的差异。但是根据描述性数据,逐个单词依序出现模式的学习效果略微好于普通视觉模式通道。结合过往的研究结果,此研究结果可以暗示出听觉输入通道对于隐性知识学习的优势。此外,本研究发现了视觉空间记忆能力与普通视觉输入小组的学习效果呈显著相关,但是与逐个单词依序出现的小组的学习效果呈不相关。鉴于逐个单词依序出现是模仿系列加工模型,而多个单词同时加工的模型才会体现出视觉空间记忆能力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支持多个单词同时加工的句法加工模型。本研究的发现可以帮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更加了解双语学习者在学习句法规则时由于语言迁移可能面临的困难,尤其在该语法规则与前两种语言句法规则有不一致的情况下,母语的语法规则在学习初始阶段可能会造成更明显的影响。同时在开展隐性知识教学活动,比如交际教学活动时,可以倾向于选择听觉信息输入模式。本研究的发现支持多个单词同时加工的句法加工模式,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句法加工的本质。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本研究的启示和可能存在的不足,给未来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