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设施菜地
自愿减排
方法学
减排固碳
经济效益
摘要: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中国设施菜地高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化肥施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实现农田减排固碳。但由于有机肥的采购、运输、施用等成本高,农民对于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的采用意愿较低。碳交易项目的开发可以有效推动有机肥的应用,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经济增收等多重效益。当前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开发不足,尤其缺乏针对蔬菜生产的方法学,阻碍了设施菜地减排固碳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为此,本研究基于国际上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核证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多个自愿减排体系中相关方法学,开发了适用于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设计了碳交易项目,并运用方法学对项目减排固碳量进行了核算,验证了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的可行性,以期为设施菜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
(1)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方法学研究。通过分析国际种植业相关自愿减排方法学的框架、主要碳库与排放源、碳计量方法等内容,结合我国设施菜地种植特点,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方法学”,方法学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项目边界为设施菜地种植区域,基准线情景为单施化肥,项目活动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此外,方法学对项目的适用条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学中相关定义、边界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文件编制。通过获取北京市顺义区设施菜地的种植现状与相关数据,进行了“北京市顺义区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项目文件编制。项目经营面积212.87公顷,从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计入期20年。文件规定项目经营方式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氮素占比30%,采用“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方法学”对项目进行减排固碳量核算。文件制定了监测计划,并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设置监测样地,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3)项目的实施可以获得减排固碳量,提高设施菜地经济效益。通过项目方法学的应用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量越大。有机肥配施比例较低时,会微弱增加农田N2O排放,而有机肥配施比例较高时,会产生显著的N2O减排现象。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基准线情景相比,有机肥配施比例为30%时,项目每年可以实现减排35768.55 t CO2-eq,综合投入成本,项目的开发可实现年增收1890.29万元。
总体上,本研究开发的设施菜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排固碳项目方法学适用于设施菜地减排固碳项目,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在实现固碳减排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菜地减排固碳项目提供方法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