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平责任
损失
分担
《民法典》
摘要:
公平责任是指在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民法典》在第1186条对“公平责任”条款进行了继《侵权责任法》之后的第二次修改,是对侵权法领域法治思维的一项重大变革。公平责任条款历经多年仍然存在于我国民法史上,其本身的价值不言而喻,理论界从其存废到法律属性、再到司法适用中存在的各种理论问题,从未停止对该条款的各种争议。随着国家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法官通过公平责任的条款适用以达到“息诉维稳”的结果已然不适合时代要求和发展。更关键的是,只有让当事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是当下法治建设所追寻的终极目标。公平责任条款的不断完善是因为法律要与社会不断变化相呼应,但是无论法律如何变,该条款真正追求的价值是不变的。本文以公平责任的法理内涵入手,结合司法适用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以期厘清公平责任条款的定位与适用标准,促进其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全文共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为公平责任的内涵研究。首先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对有关公平的一般含义进行解释列举,结合公平与法律的关系对其法律含义进行阐释,将公平与“平等”和“正义”做对比,得出公平一词在法律上的含义。其次在对责任的一般含义做说明的时候列举了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结合法律责任的学界观点以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实践得出责任的法律含义。最后,针对学界对公平责任的理论争议,阐释了公平责任的本质以及该条款是否能作为归责原则存在,将公平责任原则定位为损失公平分担规则更适合当下发展。通过这部分的论述指出公平责任存在的必要性,引出下文该条款价值实现的论述。第二章为公平责任的价值考察。通过对其存在的正义价值、秩序价值以及自由价值进行论述,结合民法精神、立法材料以及实践案例阐释了该条款在多次修改之后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推进的益处以及能够发挥进一步约束实践中的乱用、错用现象发生的作用。其存在的各项立法价值也是对公平责任原则多年来有关存废问题的回应,论证了该法条能够一直存在于民法上的必要性。第三章为公平责任的立法形式分析。将公平责任按照法律实施的时间分为三个节点进行立法形式分析,通过对《民法通则》第132条、《侵权责任法》第24条以及《民法典》第1186条的规范表达做了系统的对比,阐明了《民法典》对公平责任条款修改之后导致的性质变化以及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形限制在法律规定中。在对法条修改做出纵向比对之后,提出历次法条存在的问题,最终由《民法典》进行严格的修改,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理论争议做出回应,同时也对司法实践起到指引作用。第四章为公平责任的司法适用研究。本部分结合案例进行研究,分为公平责任条款的引入方式、公平责任条款的解释方法、裁判效果论述以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四部分。在第四章结合法官在审判时适用的解释方法发现问题,引用大量司法案例总结司法适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长期的实践以及国情提出建议,让公平责任回归其本来含义,发挥应有的法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