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词类划分
语法学史
形容词
草创期
对照研究
摘要:
本文以对照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近代中日语法学著作,对中日语法学理论中词类问题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探索,整理相关语法学思想的脉络。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所以离开词类,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既不可能理解句法的特点,也不可能理解形态的特点,也就不可能真正说明语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又由于各种语言自身特点的原因,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学者都对本国语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兴起了一股“国语”语法研究和教学语法的热潮。其中,以“文典”为代表的语法著作和教科书占据了主流。而且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语法理论。两国共处于东亚文化圈,日本自古代以来一直模仿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有着相近的生活文化习惯,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兴起,西学东渐并逐渐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受到西方的词类划分理论影响,形成了日语文典式词类划分理论的体系,在风行于日本后,又进入到了东亚汉语的研究中,由于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式词类划分理论体系,对汉语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学者或者留学生模仿文典式的词类划分理论研究自己的国语,直接促成了这种语法理论模式的运行和扩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形成的东亚语法理论体系的环流,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循环现象,面对着这样的历史事实,今后有必要进行比较全面的历史反思。本文主要对近代中日语法草创时期出版的语法学著作进行比较,基于详细的文本分析,从词类划分的视角进行了考察。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先行研究,并总结了前人的观点以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选择了中国近代语法理论的部分代表作,重点聚焦于词类划分,分析了作品背后的词类划分思想以及依据,探讨了其在语法研究中的意义。将日本近代语法理论的开创时期分为“幕府末期”和“明治维新后”,阐述了这两个阶段语法研究中的词类划分。介绍了日本近代语法理论的发展,并按时间顺序排列了日本近代语法理论的部分著作,也考察了每部著作的背景及其作者的语法思想。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分别考察中国和日本形容词的词类划分,对比了中日形容词的词类发展历程。第五章从七个方面对照分析了中日形容词与其他词类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展望进行了论述。本文没有对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词类理论进行研究,而是尝试了对中日形容词词类进行对照性分析,关于近代英语文典对中日是否具体发挥了可能的影响以及其他语言的分析和语言间交流的考察也将在今后进行。另外,在分析对照研究时,还需要东亚文化圈思想环流相关的理论。在为语言教学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参考之前,还必须对汉语语法历史进行比较分析。以上所述的不足之处也将作为今后的课题。